道是无情却有情。麦克林托克30年代初做出的发现、40年代提出的理论,到60 年代末终于被重新提起,80年代初为科学界普遍接受。她走在时代前面四十年,同 时也为此冷落奋斗了四十年。
科学界一旦认识到麦克林托克提出的理论的重大意义,便将追求真理的热情、 仰慕伟人的崇敬之心,一下子倾注到她的身上。1981年,对于79岁高龄的麦克林托 克来说,是特别热闹的一年。到处都在邀请她去演讲和座谈,等待她的接见,向她 索取玉米种子。科学界高度评价她的科学研究和人格。她的早期同事、玉米遗传学 家M.卢德斯说: 、我知道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但是只有一位,我认为是杰出的科 学家, 无疑是麦克林托克“。哈佛大学的M.梅西尔逊推测说:“历史将记载她作 为奥妙而且复杂的遗传理论的先驱”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者之一沃森说:“她是个伟人,她孤军作战,标新立异。她的工作是极为重要的”。 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教授也指出,麦克林托克走在时代前面,她的光辉发现应 获诺贝尔奖。有好些研究小组争先恐后地用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来支持麦氏的体系, 并试图阐明流动基因如何工作。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特别是这年年底,她连获三 项大奖。这就是:阿普拉斯卡基础研究奖(这是美国荣誉和声望最高的医学奖,通 常是通向诺贝尔奖的台阶),麦克阿瑟基金会奖和以色列的沃尔夫基金会奖。
过惯了冷落寂寞生活的麦克林托克,面对国内外科学界的赞誉和奖励,又添了 一种新的烦恼。她闸局促不安地向记者表示,她完全不喜欢宣扬;她所想的只是退 到实验室里一处安静的地方;她不在乎个人财物,也不喜欢积聚个人财物。
冷落的原因和启示
麦克林托克的“转座子”理论为什么会被科学界冷落了四十年左右的时间呢? 综合起来看,不外乎下述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从转座子理论和经典遗传学的关系来看,转座子理论推翻了经典遗传学 关于基因是稳定的这一传统观念,是一种革命性的理论,因而不能为经典遗传学家 所接受。
第二,从转座子理论和分子遗传学的关系来看,是由于前者走在了时代前面, 是一种超时代发现。科学界还没有做好接受它的准备。因而不可避免地遭到分子遗 传学家的冷落。一般说来,一项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只有当社会以其科学技术发 展的全部进程为领会它们准备的时候,也就是如通常所说的,当这种发现或发明的 思想“已经成为潮流” 的时候, 才能为社会立刻领会,给予正确评价和使用。而 “超进代”的发现和发明,远远走在了绝大多数人认识进程的前面,只能为极少数 人所接受,而不能此起同时代大多数的共鸣,往往长期作为“自在之物”存在,受 到人们的冷落。只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当这种发现或发明为某人或许多人所重复的 时候,人们才重新提起它、研究它。转座子理论正是这样。对于麦氏来说,在30年 代,它便成了“为我之物”;而对于绝大多数分子遗传学家来说,只是进入到80年 代时,它才被真正认识到。她的理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像爱因斯坦的理论一样,人 们都很佩服它,但很少有人能说已经弄懂了。“阳春白雪,和者为寡”。人们不懂 它,当然也就谈不上接受它了。
第三,从转座子理论赖以建立的实验材料看,是由于它离开了分子生物学的主 流。麦克林托克虽然身在冷泉港生物学实验室,但她所采用的材料,与该室中极大 多数科学家不同。她没采用病毒和细菌作材料,研究基因的拼接、剪切和重组,而 是采用玉米这样的高等植物作为研究对象。据美国《时代》周刊称,对她这种坚持 用经典遗传学的技术研究遗传秘密的做法,她的同事一直是感到“不可思议”的。
此外,在一定程度上,也和她的孟德尔式的孤军作战的方式有关。这种方式对 于她的理论的传播是非常不利的。据有人对科学上克报阻力过程的专门研究,许多 革命性的发现,只有借助于团结一致的积极分子团体的活动,才能较快地得到科学 界的承认。这点,正是麦氏的工作方式所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