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还提出,这种现象在植物发育的早期出现得特别频繁,这时候,一种类型的 细胞令人不可思议地生成所有不同的细胞,形成整个组织或整个机体。
四十年的冷落
麦克林托克在会议上兴致勃勃地介绍了自己的发现和理论。转座因子的发现使 人们对生物的奥秘取得了深入的理解。它不仅解决了整个机体如何从单个细胞发育 起来(即从一个受精卵细胞如何变成形状、大小和功能完全不同的细胞)的问题, 而且解决了如何产生所有新种的问题,甚至解决了为什么偶而有些细胞会疯长的问 题(如人的癌细胞)。既然如此,麦克林托克的报告理应受到科学界的欢迎;但事 实上,听众反应却十分冷淡。甚至有人称她是“怪人,百分之百的疯子”。她的论 文被收入冷泉港论文集后,世界科学界也一直加以否定或忽视。麦克林托克开始感 到受人冷落。她懊丧地提到,没有人能理解她的主张。
这也难怪。在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染色体遗传学理论认为,生物细胞内的遗传 物质比较稳定,不太容易发生变化。遗传基因以一定的顺序在染色体上作线性排列, 彼此之间的距离也非常稳定。常规的交换和重组只发生在等位基因之间,并不扰乱 这种距离。除了在显微镜下可见的、发生频率极为稀少的染色体到位和相互易位等 畸变可以改变基因的位置外,人们还从未认识到,也难以设想出基因会从一处跳跃 到另一处。这样,由于转座子理论和经典遗传学的传统理论如此大相径庭,当然也 就不能立即被人们认识和接受了。
十年过后,当法国的分子生物学家F.雅各布和J.莫诺于1961年发现大肠杆菌 中的调节和控制系统并成为科学界的头条新闻时,麦克林托克再次提出了自己的理 论,结果,又遭到了科学界的冷落。
尽管如此,麦克林托克仍孜孜不倦地继续研究。她坚信不移地认为:“倘若你 认为自己迈开的频伐是正确的,并且已经掌握了专门的知识,那么,任何人都阻挠 不了你,……不必去理会人们的非难和评头品足”。
60年代中期,关于遗传物质的转移,人们在细菌中发现了转化和转导现象。但 人们仍不愿接受麦氏的理论。在布鲁海文学术会议上,麦克林托克向听众大声疾呼: “我们已经接受了转导作用(transduction)和转化用用(rtansformation)的概 念,用转位作用(transposition)有什么错?
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终究要为大多数人所揭示。60年代后期,当人们运用遗传 工程这种强有力的新工具时,终于在细菌中发现了“转座子”(rtansposon)(又 译为易位子, 实际止是DNA的小片断),从而开始激起人们对麦克林托克研究工作 的兴趣。许多研究很快与麦氏的早期研究所提出的相似现象联系起来。
整个70年代,分子遗传学家找到了愈来愈多的可移动的或可转移的遗传因子, 又称之为“跳跃基因”(jumping gene)。这些因子不仅存在于细菌中,同时也存 在于较高等的动物中。此时,麦氏的理论又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更加深入人心。
1980年,冷泉港的生物学家们召开专题讨论会,集中讨论了可移动的遗传因子 (movabl genetic elements) 问题。虽然麦克林托克未出席会议,但是整个会议 讨论期间,人们纷纷提到她的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