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竟说女儿不如男
——苏菲.柯瓦列夫斯卡娅的命运
翻开数学史,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数学家,可妇女的名字却寥寥无几。有人 说,女数学家比女王还要少,确实如此。难道是妇女天生缺少数学才华吗?不是! 是旧制度旧社会对对妇女的歧视、压迫;是旧思想、旧传统对妇女的偏见、束缚, 使他们纵有千般才能,也难以发挥施展。女数学家苏菲.柯瓦列夫斯卡娅(C.Koba лebcdaЯ,1850-1891)就是一个例子,她是19世纪最卓越的数学家之一,但她 的一生却是在逆境中度过的。
苏菲娅 1850年1月15日诞生在莫斯科一位将军家庭里。父亲克鲁科夫斯基是 奥斯特洛格拉斯基的学生,本人是数学家。视父是匈牙利王的后裔,是一位天文学 家和数学家,舅舅也是一位数学爱好者。苏菲娅生活在数学世家里,从小受到家庭 熏陶,这对她后来成为举世闻名的数学家有着良好的影响。
苏菲娅刚刚6岁,舅舅就经常给她讲数学故事,使她听得入神,觉得数学如诗 歌一样的美丽,如谜一样的有趣。她所居住的房间也是用数学讲义做糊壁纸,小苏 菲娅朝思暮想墙壁上的难懂的数学符号、深奥的数学公式、奇怪的数学图形。这些 糊墙纸的数学内容深深印在她蝗脑海昊,为她之后学习更高深的数学理论打下了基 础。苏菲娅从小就显示出数学才华,14岁就能独立地推导出三角公式,被人们称为 “新巴斯卡”。15岁就开始学习高等数学,彼得堡的著名数学教师A.N.斯特兰诺 留勃斯基对她的天赋非常欣赏。
随着时间的流逝,苏菲娅长大成人,她思虑着自己的前途,担忧着自己的出路。 1867年,苏菲娅在彼得堡学完了全部的课程准备继续求学,1867年,苏菲娅在彼得 堡学完了全部的课程准备继续求学,但是,俄国的大学校门对妇女都是关闭的,求 学的唯一希望是到外国去,然而她的父亲是不会允许的,克鲁科夫斯基将军一心想 让苏菲娅像别的贵族姑娘一样结交名门,进入社交界,终身过着劳华富贵的生活, 维护家族的“尊严”,继承贵族家庭的传统。苏菲娅却想获得高等教育,选定开拓 数学研究新领域的崎岖道路。她的思想是违背她父亲的意原的,接踵而来的重重阻 力使得她寸步难行。专横的父亲对她强烈的求知欲望置之不理,世俗的偏见束缚住 她的手脚,高等学校的大门对她关闭……,但困难难不倒有心人!苏菲娅想方设法 寻找出路,当时有个规定:结过婚的妇女不需要父亲的签名就可以领出护照,以假 丈夫的名义就有可能到国外去求学。苏菲娅不顾父母的反对,与莫斯科大学学古生 物学的青年柯瓦列夫斯基多次约会和多次密谈,决定于1868年10月“结婚”,随即 一起离开俄国到欧洲求学了。苏菲娅敢于冲破家庭的阻挠,敢与传统观念决裂,智 藉假婚,出国求学,这是她取得杰出的数学成就迈出的关键一步。如果没有这种胆 略与决心,对她来说,就很难在数学上有所建树。
一个人要获得博士学位是很困难的,一位妇女要获得这样崇高的荣誉 那是难上加难。男尊女卑的思想紧紧束缚着妇女的自由,封建礼教剥夺了妇女学文 化、受教育、搞科学的权利,妇女被看成低人一等。
从小个性倔强、胸怀大志的苏 菲娅却能在逆境中拚搏,终于成为数学史上第一位女博士。1870年苏菲娅前往柏林, 希望入学深造,然而大学之门对妇女她是时紧闭的。苏菲娅前往柏林,希望入学深 造,然而大学之门对妇女也是紧暑的。苏菲娅痛若地写道:“普鲁士首都是落后的, 我的一切恳求和努力都落空了,我没有被批准进入柏林大学。不幸的遭遇,也有两 重性,它可能使人沉沦,也可能使人奋起。苏菲娅是位倔强的女人,旧习惯、观念 和旧思想一心要把她从数学阵地驱逐出去,顽强与勤奋却把她召回数学的战场。她 苦苦思索,深感别无选择,只能从著名数学家维尔斯特拉斯那里寻找办法。号称“ 数学分析之父”的维尔斯特拉斯,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苏菲娅慕名而去,向大师 倾吐热望攻读数学的决心。维尔斯特拉斯当面向她提出一连串的有关椭圆函数的难 题来考考她,她都能迎刃而解,她的惊人勤奋和才思敏捷,使大师深为感叹!维尔 期特拉斯不但有一双慧眼,而且还有一颗贤者的心。他油然产生了一种怜才情感, 破格地向柏林大学提出让苏菲娅听她的讲座,申请听课的权利。保守的柏林大学当 局始终认为妇女不能也不会研究数学,这只能是男人才能办到的。顽固的偏见使维 尔斯特拉斯的推荐也无济于事了,柏林大学将苏菲娅远远地关在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