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人文资讯 » 中国思想家评传—洪秀全评传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
  ① 《洪仁玕自述》,《太平天国》(二),页852。
  ① 《洪仁玕自述》,《太平大国》(二),页851。
  -----------------------------------------------------------
  曾国藩、胡林翼乘太平军东进苏、沪,率湘军倾巢而出,东犯皖北。其战略方针是:先除枝叶,后拔根本。以曾国荃长期围困安庆,多隆呵、李续宜驻扎桐城一线,以备打援。这样,迫使太平军主力西援,在皖北决战,以图围歼。因此安庆告急,皖北腹地震动。洪仁玕对安庆战略地位的认识也更为深刻。他说:"安庆实为天京之锁钥,而保障其安全者。一落在妖手,即可为攻我之基础。安庆一失,沿途至天京之城相继陷落,不可复守矣。安庆一日无恙,则天京一日无险。"因此,他主张立即行动,实施第二次西征计划。 1860 年9 月,他促成李秀成、陈玉成在苏州会议,商讨西征部署。原议购置轮船、组建水师,"沿长江上取"已经落空,如今只剩下陆路西征,主力分南北两路,沿江西进。李秀成"由南进江西",陈玉成"由北进蕲、黄,合取湖北",会师进军武汉,迫使湘军回援,从而掌握战略主动权,粉碎曾国藩在安庆围城打援的战略计划。②显然,这是又一次围魏救赵的战略方案。陈玉成动作迅速,率部由江北西援,并按时于1861 年春攻克黄州(今湖北黄冈),逼近武汉。但李秀成却按兵不动,不愿实施既定的第二次西征,他想乘虚进军浙江,扩大自己苏南地盘,因而函告洪仁玕:"有苏浙可以高枕无忧"。洪仁玕复函表示异议说:"夫长江者,古号为长蛇,湖北为头,安省为中,而江南为尾。今湖北未得,倘安徽有失,则蛇中既折,其尾虽生不久。而殿下之言,非吾所敢共闻也。"但并未被忠王接受。原来约定在1861 年春陈、李两军会师武汉,因李秀成延宕误期,且安庆局势危急,陈玉成遂回师径援安庆。天王屡颁严旨,李秀成才举兵西征,沿途迂回,且招兵扩军,直到6 月才攻克武昌县(今鄂州市)。陈玉成却早已回援安庆,"遂失前议大局之计"。①第二次西征归于失败。陈玉成只得向天京告急求援,洪仁玕毅然受命,奉旨组建援军解救安庆。因缺乏战役指挥经验,遂借重于老将、章王林绍漳。岂知林氏庸懦怯战,不敢与湘军交锋。而且,此人心胸狭窄,对洪仁玕、陈玉成位高权重颇有妒意,不愿听从指挥。当陈玉成告急盼援时,林绍璋竟以"军事已定,粮草罄尽,官兵惶恐"作借口,欲退避鱼塘岗。陈玉成致函批评林绍璋,"一战未开,即行自退","轻举妄动,自惑军心。"②湘军乘机各个击破,先击溃洪仁玕所率的援军,再转攻陈玉成兵团,挫败其进援安庆的行动。
  -----------------------------------------------------------
  ② 《洪仁玕自述》,《太平天国》(二),页853。
  ① 《洪仁玕自述》,《太平天国文书汇编》,页554。
  ② 《太平天国文书汇编》,页249。
  -----------------------------------------------------------
  曾国藩也承认,"此次贼救安庆,取势乃在千里之外,皆所以分兵力,亟肆以疲我,多方以误我。贼之善于用兵,似较昔更狡更悍。"①可见,第二次西征对湘军已经构成严重威胁,可惜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军事效益。陈玉成只得孤军再援安庆,复遭湘军拒援兵团的猛烈抵御。李秀成明知安庆局势严重,不仅不去驰援,反而挥兵东向,与其弟李世贤准备进军浙江,致使援救安庆的行动终告失利。之后,洪仁玕、陈玉成会合皖南援军继续解围,仍然不捷。安庆守军粮尽弹绝,浴血奋战,但难以挽回败局。9 月5 日,孤城失守。守城将士坚持巷战,几乎全部壮烈牺牲。清廷称:湘军占领安庆,"为东南军务一大转机,从此势若建领,功成破竹。"②天京的屏蔽已被撤除,暴露在湘军进攻的矛头之前。
  由于安庆失陷,洪秀全撤去洪仁玕军师职务,同时陈玉成被革爵。英王心灰意懒,遣陈得才等远征西北,扩招将士,致使庐州(今合肥市)防务虚弱,卒被湘军攻陷。陈玉成被捻首苗沛霖诱捕,献于胜保,在河南延津英勇就义。洪仁玕与陈玉成心心相印,将相合作,共同支撑天国后期大局。如今形势剧变,"英王一去,军威军势同时堕落,全部瓦解。"太平天国面临新的军事危机。
  安庆失守后,湘军顺流东下,沿江城池相继失守。洪仁玕"日夜优愤",他深知"北岸陆续失陷,天京无所倚借,必将险象丛生,大有可虞之势。"③他有心回天,但已经不再被天王信用,而且,在1S62 年,由于罗孝全之事,又被剥夺了外交权力,移交给林绍璋。洪仁玕这颗闪光昭的政治孤星暗淡了。
  -----------------------------------------------------------
  ① 《曾国藩全集·家训》(九),页20。
  ② 《剿平粤匪方略》卷273,页9。
  ③ 《洪仁玕自述》,《太平天国》(二),页844。
  -----------------------------------------------------------
  其实,从1861 年春,洪仁玕的权力就开始受到限制。本来,洪仁玕以军师身份总理朝政,文武官员奏章必须先经他研审盖印,才能送呈洪秀全取旨。但是2 月4-5 日,洪秀全以幼主名又连下二通诣旨,取消了洪仁玕这项重要权力。另规定,"单准东部盖本章,自今免盖玕叔印,恐人起议踵东王。"就是说,洪秀全担心洪仁玕步杨秀清后尘,专政擅权,因此,需要加以制衡,今后文武官员奏章无须洪仁玕审议盖印,改由幼东王盖印,同时任命幼西王兼殿前赍奏官,"司本章传奏"。"内外本章,自长次伯以下,俱交正掌率盖公议图记,正掌率籍交赍奏,现奏籍封献,俟幼东王转献,永以为例。"这样,本来由洪仁玕一人独揽的奏章审议转达权力竟被分解为五个环节:(1)正掌率收取奏章; (2)诸王会同公议并由正掌率盖公议图记;(3)转交赍奏官幼西王盖印封箱;(4)转呈幼东王,盖印封木箱;(5)呈献本箱给洪秀全。洪仁玕虽"总理仍如前",①但不过是一位诸王会同公议的召集人。一连串的打击,使洪仁玕的新政遭到彻底破坏。天国后期政局陷入空前的紊乱和腐败。
  -----------------------------------------------------------
第 98/126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