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 洪仁玕《太平天国起义记》,《太平大国》(六),页866,848。
① 《洪秀全来历》,《太平天国》(二),页690。
② 洪仁玕《太平天国起义记》,《太平天国》(六),页866,848。
③ 《洪秀全来历》,《太平天国》(二),页690。
-----------------------------------------------------------
洪仁玕入教后,和洪秀全共同深入研读《劝世良言》,并且采取行动,废除偶像崇拜,将两人私塾中之偶像尽行除去,连孔子牌位也被撤除。这件事轰动邻里,受到封建世俗社会的强烈反对。洪仁玕还因此受到其兄的棍殴,被撕破衣服,撵出家门。而且又因除去孔子牌位,致使学生不敢入塾读书,得罪了村中的封建宗法势力。他们先后被迫丢掉教席,洪秀全、冯云山远适他乡传教。"秀全知仁玕曾受其兄之殴打,且亦因不拜偶像而受人讥笑,于是遂欲携其西行。时仁玕仅二十二岁,幼于秀全九岁,其家人不许他这次远行。"①以后,洪秀全致函洪仁玕,告知清远缺乏教师。于是,洪仁玕被举荐到清远教书,一边教学,一边传教。但进展并不大,几年间仅有几十人信仰拜上帝教。"有闻信者,有闻而执拗者,有闻而其为真不敢遵守者,有始而不信而后悔其真而遵守信者。"②其间,洪仁玕还留恋科举道路,又几次投身场屋科考,均遭落败。据洪仁玕回忆,他共考过5 科,至28 岁(1850 年)才停止应试。由于多年刻苦攻读,他对儒学的"经史天文历数"非常熟悉,具有扎实的学识功底。
-----------------------------------------------------------
① 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太平天国》(六),页847。
② 《洪秀全来历》,《太平天国》(二),页690。
-----------------------------------------------------------
1844 年,洪秀全因传教不甚理想,遂从广西回乡从事著述,建构拜上帝教义和理论体系。他先后写成了《百正歌》、《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文章,对拜上帝教义展开阐述和发挥,使洪仁玕受到启发和教育。由于洪仁玕仍在科举道路上流连徬徨,因而不可能花费很多精力研讨拜上帝教,往往是接受和认同洪秀全的观念,成为洪秀全交流思想、探讨教义的知音。
1847 年3 月,洪仁玕和洪秀全一同到广州礼拜堂美国牧师罗孝全处,因为"他们对于圣经知识无多",③遂在广州潜心学习圣经,大大丰富了从《劝世良言》中所获的关于基督教的理论和教义。通过研读马礼逊译成汉文的圣经,他们了解到神学知识和礼仪。在这里,他们试图接受罗孝全洗礼,取得传教士的资格,以便回到家乡,名正言顺地宣传拜上帝教。后来,"洪仁玕深知罗牧师另有助手黄姓的设计,阻止新兄弟在堂任职,盖恐自己席位将不能保也。"因此,洪仁玕回家后,"独不肯再去,而留在乡间研习医道,独秀全与同来二人再到广州继续学道。"①结果,正如洪仁玕所料,罗孝全拒绝为他施洗,使洪秀全怏怏而去。当洪秀全、冯云山二次入桂时,由于家庭阻挠,洪仁玕没有随同前往,留在乡间研习医理,并且为洪、冯筹措路费。但他非常关心和支持广西的传教事业。
当时,广西社会阶级矛盾尖锐,天地会起义遍及全省。紫荆山区拜上帝教徒和团练之间冲突也日益激化。洪秀全决定趁势大举。 1850 年7 月,他派秦日纲、陈承瑢、江隆昌等"带信回花县,召其全家到桂。"当时洪仁玕还在清远教书,准备随同西行,结果"为友人所强留,迄未成行。"②这位拜上帝教最早的信徒,一人独自留在清远,继续他那孤寒的教席生涯。
1850 年9 月,金田团营拉开帷幕,各地拜上帝教徒赶赴金田集中。次年1 月11 日,洪秀全38 岁寿辰,二万多拜上帝会众聚集犀牛岭上,举行隆重庆典,宣布起义取得初战胜利,正式开创新朝,建号太平天国。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战争迅猛兴起。为使远在广东的洪、冯两姓族人及拜上帝教徒免受迫害,洪秀全进驻江口圩后,再派江隆昌回到花县官禄,召集族人及留粤信徒速赴广西参加起义。
-----------------------------------------------------------
③ [美]罗孝全著、简又文译《洪秀全革命之真相》,(太平天国)(六),页824。
① 《太平天国起义记》,《太平天国》(六),页855。
② 《太平天国起义记》,《太平天国》(六),页867、8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