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洪仁玕仍在清远授徒,得知消息后,返回花县,集结洪、冯两姓族人等50 人,"一同西上,抵浔州。"①因闻太平军已经转移,"寓于古城侯姓之家四十余日,不能追随我主天王,不遇而回。"其时,清军封锁、围困太平军基地,盘查十分严密。洪仁玕为免遭毒手,隐姓埋名,自称侯某。他让大多数人先回广东,自率一行3 人冒险西行,仍然不得已而中途折回。在归途中,遇有数人确为侯姓者,其中,有一侯姓富人还招待洪仁玕于其家中,居住一月之余。洪仁玕临别时,"侯姓又赠以铜钱八串,朱四十磅及猪肉五磅。"②当洪仁玕回到花县时,正值广东清朝当局派兵勇至官禄捕捉洪、冯亲族,掘毁祖坟,勒索民财,以图报复泄愤。洪仁玕无法留在家乡,只得又遁往清远,未久复率冯云山长子等二赴广西,奈因盘查较上次更为严密,"亦不得成功,"③被迫再次折回,几度冒险,几度受阻,处在颠沛流离之中。
-----------------------------------------------------------
① 《洪仁玕自述》,《太平天国》(二),页875。
② 《太平天国起义记》,《太平天国》(六),页874。
③ 《洪仁玕自述》,《太平天国》(二),页875。
-----------------------------------------------------------
1852 年春,驻屯在永安州的洪秀全命江隆昌三度回粤,再召洪、冯族人与信徒奔赴永安参加太平军。在江隆昌筹划下,"决议召集各人起事,以谷岭为集中地。"谷岭在清远县,洪秀全曾在这儿"授徒为业",④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江隆昌来到谷岭后,与当地泥水匠李亚楷秘密发动,在准备不周、供给缺乏的情况下,提前仓卒举事,"人数既少,又无经验,交绥未久,即被击散。"谷岭起义旋告失败。⑤但洪仁玕一行却不知起义提前且遭失败。当他们赶到谷岭后,全村一片焦土。正当此刻,他们又被当地乡民发觉,遂致全部被捕,等候押至官府处死。洪仁玕身陷囹圄,遭到同族的责难与怨恨,绝望之余,发觉捆绑的绳索有所松动,希望顿生,渐渐解脱绳索,并帮助亲友族人解开绳索。大家在夜幕的掩护下,"冒雨奔逃入山"。①他想到一生坎坷,前途渺茫,在清朝恐怖罗网下,难以立足存身,遂悲惨欲绝,竟解下腰带,意图自缢。所幸同逃难友发觉而上前劝阻,只得继续逃亡,晓行夜宿、忍饥挨饿四昼夜,才来到一个亲戚家中。困乏至极的洪仁玕密藏在山洞中休息了几天。在亲戚的帮助下,洪仁玕一行乘船来到别县的一个远亲家中。又因一些族人参加起义生死未卜,大家迁怒于他,洪仁玕处境孤危。"幸得一长者,接纳仁玕,而庇护之",才使他化险为夷。然后,长者又派自己的孙子带领洪仁玕继续逃亡。这位青年是一基督教徒,乃于1852 年4 月将洪仁玕带到香港,介绍给瑞典传教士韩山文(T·Hambery)。洪仁玕历经艰险,数度遭到生命危险,终于流亡香港,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
-----------------------------------------------------------
④ 《洪仁玕自述》,《太平天国》(二),页876。
① 《洪仁玕自述》,《太平天国》(二),页8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