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虽然赞许洪秀全推行的没收私有财产、平均分配生活资料的"均产政策",但并没有写入民生主义纲领。相反,他主张保护私有财产,试图通过发展近代实业和节制资本集中实现"贫富均等"。洪秀全宣传的"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吸引着广大贫苦农民,也对孙中山产生强烈的感召力。"贫富均等"的民生主义正是对太平天国理想的继承和发展。但是,孙中山的理想社会不是洪秀全构想的农业社会,而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因此他没有选择洪秀全推行的"均产政策",而是采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洪孙理想所体现的阶级利益各不相同。这也凸显出农民革命家和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分际。
史实表明,孙中山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卓越继承者。为了推动民主革命,他组织研究太平天国历史,号召革命者继承和发扬太平天国英雄们的反清革命传统,英勇投身革命洪流。同时,在构建和设计革命纲领时,孙中山又认真考察和分析了太平天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的思想及其实践,以寻求正反两方面的借鉴。就三民主义的源流而言,他汲取和改造了洪秀全的反清革命思想、农民平均平等思想和政策,以为民族、民生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批判了洪秀全的皇权主义和改朝换代的传统模式,提出了民权主义和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因此,追溯三民主义源头时,应当重视洪秀全的思想和太平天国运动的伟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