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人文资讯 » 中国思想家评传—洪秀全评传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金田起义后,生死存亡的武装斗争实践使洪秀全的宗教思想层面进一步演进。他极力利用宗教推动农民战争,为此,大力宣传皇上帝的无比权能,强调反清战争是一次"奉天诛妖"的圣战,"万事有天父主张、天兄担当",激励将士"同心放胆同杀妖"。同时,共同的宗教信仰和严格的宗教纪律空前强化了太平军的凝聚力,由此产生出巨大的物质力量,使太平军与天地会武装素质产生较大的差异。向荣能够迅速镇压天地会起义,却屡次被太平军击败。清军统帅赛尚阿哀叹:太平军" 不畏死",深信"邪教",执迷不悟。①周天爵甚至断言太平军吃了迷药,冲锋陷阵,所向披靡。②因此,仅二年多的时间,就进军两湖三江,攻克天京。拜上帝教的精神感召力和凝聚力无疑发挥了巨大作用。太平军的重大胜利,又给洪秀全以错觉,认为这是托"天父天兄权能","非人力所能为",因而加深了皇上帝是胜利本源的意识。相形之下,在反清斗争中,儒学的功能发挥黯然失色。相反,多数儒生都站在清朝一边,抵制或仇视太平军及拜上帝教,甚至公然组织团练抵抗太平军。儒学成了他们反对太平天国的精神武器。看来,在激烈的军事斗争中,儒学产主较多的负面作用,成了拜上帝教的对立意识形态。对此,洪秀全不能不认真思索。因而,在处理与儒学的关系时,其排斥性日渐增强,并达到非常激烈的程度。表现在:1)进一步突出了皇上帝的绝对权能和洪秀全的神圣地位,更加贬低了孔丘和古圣先贤的地位。
  -----------------------------------------------------------
  ① 《赛尚阿奏》,军录,革·太,号544-4。
  ② 周天爵《致鄂督函》。
  -----------------------------------------------------------
  1853 年重刻本《太平诏书》(《三原》)对初刻本作了修改(见下表)。这里,初刻本由古道今或由今溯古的历吏论证被一笔勾销,代之以重刻本的"天命"或"天生"等与"天"有关的词。"王者"、"古人"等词或改作上帝,或改作天王自己。历史论证变成了天命或天王旨意。"王者"、"古人"的权威消失了,代之以皇上帝和天王洪秀全的权威。真理不是来自于古代王者圣贤,而是上帝和他在凡间的儿子。
  篇名初刻本重刻本备注《原道救世歌》自古君师无异任,自古善正无异德,且观桀纣君天下,铁统江山为酒亡。
  天命君师无异任,天生善正无异德,天父上帝最恶仇,切莫鬼迷惑灭亡。
  "自古"改"天命"或天生"。由抨击桀纣罪行,改为天父上帝的正面教诲。
  《原道醒世训》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成其德。
  上帝广生众民,故能大其德。
  "王者"改"上帝"。
  《原道救世歌》过而能改方无过,古人所以诲谆谆。
  过而能改方无过,今苦门海谆谆。
  "古人"改指天王。
  孔丘的地位则急剧下降。这时关于孔丘的故事是:"孔某向本在天堂,忽逃下凡间变妖惑人。所以,天父大怒,今已捉上高天,罚他种菜园了。"①先前,孔子只是教人之书多错,现在则是"变妖惑人";先前孔子在天"享福",现在则被罚做体力劳动。孔子成了"变妖",在太平天国词语中,这是对上帝的叛逆。原来指称的孔子跟着妖魔头逃亡之罪变成和妖魔头勾结,在世间"感人"的叛逆大罪。其他古圣先贤的景况也不如从前,1853 年重刻本《太平诏书》中,干脆撤去了褒誉许多古人的《百正歌》,其他诸篇也不再给古圣先贤以溢美之词了,对先王名儒赞美的字句连同被赞美者名字概行删除。
  -----------------------------------------------------------
  ① 《金陵省难纪略》,《太平天国》(四),页719。
  -----------------------------------------------------------
  2)突出"番国圣经",隐没儒学经典。
第 70/126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