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人文资讯 » 中国思想家评传—洪秀全评传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3.教义存在严重的矛盾与局限
  洪秀全以《劝世良言》为拜上帝教义的经典。此书是梁发所编译。梁发为一印刷工人,文化程度有限。《劝世良言》选自圣经若干片段,"虽其译文甚为忠实,然因多译自外国方言,又无序言及注解",难以读懂。洪秀全只得"自行揣摩,又常多错解"①。因此,当有人偶尔问起《劝世良言》书中代词究是何人。洪秀全只有"默然不答",或者干脆曲解为指自己本人。因此,一年多传教活动的失败与洪秀全宗教知识的贫乏颇有关联。可见,《劝世良言》作为教义经典,显然妨碍洪秀全的传教活动的展开。一次,洪秀全往访一温姓秀才,对他宣传《劝世良言》"所载之真道"。温秀才不信其言,并要洪秀全把原书给他看,他要"为秀全改正其言,纠正秀全的错谬。"洪秀全不能说服他,只得一怒之下,不顾温秀才杀鸡招待,拂袖而去。
  为此,洪秀全自广西返回花县后,致力于宗教著述,把儒学大量引进拜上帝教,以弥补教义的贫乏。而且,此时洪秀全正值反清思想退潮,转入宗教救世阶段,因而,儒学中的不少消极成份被纳入他的早期著述。随着1847年后,洪秀全反清思想再次升级,决心用暴力推翻清廷时,不少教义和理论就难以适应形势和洪秀全思想的变化,不能成为洪秀全反清革命的武器。如忍耐、顺从现实命运安排,作为人死后灵魂归宿的天堂地狱说,三位一体说,行善戒恶救世说等等,都与洪秀全的反清革命行动相悖。因而,洪秀全不得不修正或抛弃,创造新的教义,并对原来的教义加以改造使之适合起义需要。
  -----------------------------------------------------------
  ① 《太平天国起义记》,《太平天国》(六),页848。
  -----------------------------------------------------------
  (二)1847-1853:革命化时期
  1847 年,洪秀全到了广州研读圣经,学习有关基督教的仪式、规范,眼界大为开阔,宗教知识也较前丰富。之后,他第二次赴桂,在紫荆山基地受
  到教众的拥戴,反清思想再次回升,决定与冯云山一道在广西传教,展拓基地,拜上帝教众日益增多。而且,地主团练与清朝官府迫害教众,引发反迫害斗争。同时,天地会起义导入高潮,广西局势动荡不安,教众革命化军事化势头猛烈,一场反清起义的风暴正在准备和酝酿。显而易见,初期宗教救世的拜上帝教义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斗争需要。洪秀全遂审势度势,利用在广州学到的新的基督教知识,对以前的教义进行了取舍、加工和规范,大大强化了拜上帝教的政治内容,对初期拜上帝教作了一番重大改造,不少教义突破了基督教的传统教条,使拜上帝教成为发动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化成为这一时期拜上帝教的最大特色。这个时期,拜上帝教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教义,基本型态得以奠定。
  首先,宗教神话得到充实与更新。洪秀全在《原道觉世训》中,对上帝创世说作了进一步发挥,他说:"皇上帝当初六日造成天地、山海、人物","一切日月星辰雷雨风云莫非皇上帝之灵妙","一切山原川泽飞潜动植莫非皇上帝之功能"。加强宣扬皇上帝是功能无比、功德无量的独一真神。洪秀全由此延伸,指出,有全能天父的指引,击灭阎罗妖的反清运动必然无往而不胜。以此鼓舞教众斗志和胜利信念。并且,洪秀全发展了基督教关于上帝三次大怒的故事,把他在1837 年升天受命、下凡诛妖、作主救人说成是第四次大怒。在《太平天日》中,他对自己升天受命的神话进一步修改和发挥,更加突出了王 权上帝授的政治内容,为武装起义、诛灭妖朝制造神学依据。其次,按照基督教的教条或原则,制定拜上帝教的礼仪规范。初创时期,拜上帝教只有简单的洗礼和崇拜仪式,并无严格的宗教礼仪制度和言行规范。此时,洪秀全以"摩西十诫为蓝本",制定了十款天条,作为教众的首要纪律规范和生活准则,战时则成为严格的军事纪律。团营前后,又创建圣库制度,以适应战争需要。这种做法来自圣经的记载。据称:公元一世纪初期,基督徒曾实行共同生活的方式,他们变卖田产家业,凡物公用,"照各人所需""分给各人"①。后来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的办法,在《旧约》中有关以色列分田章节中也有记载②。起义后,太平天国规定的杀妖取城所得财物尽缴归天朝圣库,严禁私藏私带金银财宝,严禁好邪淫乱,违者斩首示众等严格军纪。这在圣经中也有根据。《约书亚记》第6、7 章记载:以色列入规定作战所得金银铜铁器皿都要归耶和华圣库,有人私藏金银衣服,结果被处死。《旧约·利未记》第20 章也有"好夫淫妇,都必治死"的记载。另外,拜上帝教经常举行的讲道理活动,也是由基督教传教士街头布道活动演变而来,被洪秀全定为制度,广泛运用于政治动员和思想教育。
  -----------------------------------------------------------
  ① 《新约·使徒行传》第2 章,第44-45 节。
  ② 《旧遗诏圣书·户口册记》,第26、33 章。
  -----------------------------------------------------------
  其三,在反清革命实践中检验和革新教义,推动拜上帝教的革命化转型,从而凸显出它与基督教的若干原则界限。
  l)关于上帝观
  基督教的上帝是无形的上帝,拜上帝教的上帝是有形的上帝。
  基督教认为"上帝乃灵",人们从未见过上帝,也不能看见上帝。《劝世良言》也宣扬上帝"乃无形无象、无始无终,自然而然,自永远至永远之真神。"但洪秀全说他升天见过上帝,上帝是一位"披金发、衣皂袍,巍然
  坐于最高之宝座上"的"老人"。③基督教的上帝是西方的上帝,西方传教士企图进行宗教和文化渗透,使中国基督教化,使中国人民膺服西方的上帝,听命于列强侵略和宰割。拜上帝教的上帝则是中国的上帝。《劝世良言》称上帝主宰世界,但上帝真道在西方,而不在中国。实际上主宰世界的是西方的上帝。上帝派西方的"善人君子"(传教士)到中国布道。他们是上帝的代言人,中国人民必须听命和服从他们的教化,而抛弃自己的传统和文化,进而丧失独立和主权,沦为西方的殖民地与附庸。拜上帝教则认为:上帝是不分中外,天下凡间共有的上帝。中国古代自盘古至三代,君民一体敬拜上帝。中国名为神州,因为中国是天父皇上帝真神之所在,天地山海是其造成,故从前以神州名中国。①这样,上帝成了中国自己的真神,无须西方传教士由外国输入。而且,上帝派洪秀全下凡为天下万国真主。他代表上帝不但要统治中国,还要统治西方各国,主宰凡间世界。
  基督教的上帝是维护现实社会不平等的主宰;拜上帝教的上帝则是主持平等正义,创建太平世界的原动力。《劝世良言》要人们"敬伏上权",统治者所有之权皆神天上帝所命,故"抗权者,抗神之列",必"自取罪罚",要人们纳粮、纳税以供养有权者,必须对统治者既"惧"且"敬"。洪秀全则摈弃这种说教,在《原道觉世训》中,强调了皇上帝和阎罗妖的对立,"敬拜皇上帝,则为皇上帝子女";"溺信各邪神,则变成妖徒鬼卒。"阎罗妖和妖徒鬼卒,也就是人间的清朝皇帝、官吏、豪绅等统治阶级。他们不但不是上帝子女,而且是上帝子女必须共同击灭的革命的对象。皇上帝不但疾恶如仇,而且十分慈爱民众,他见人间"陵夺斗杀",人民大众无衣无食,特派太平真主洪秀全下凡救世,创立一个"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的太平天国,"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这是"天父上主皇上帝特命太平真主枚世旨意"。①基督教的上帝是高踞九天之上,不管人间现实苦难的彼岸社会主宰;拜上帝教的上帝则是兼管天上人间幸福苦难的主宰。基督教上帝对人间苦难十分冷漠,不分善恶正邪,一味主张人们忍受和顺从现实苦难,等待死后的天堂幸福,与饱受苦难的民众要求改变现实命运的强烈诉求相距遥远。拜上帝教的上帝首先关注人间的现实苦难,号召被剥削和奴役的民众起来战斗,斩邪留正,推翻旧的世界,变革不平等的现实社会,建立平均平等的太平世界。显然,这时饱受苦难的民众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第 62/126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