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人文资讯 » 中国思想家评传—洪秀全评传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
  洪秀全为确保其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权力,进一步完善了先期即已开始建构的一整套等级制的官僚体制,虽然其职官、爵秩上溯《周礼》,与清朝官爵名目区别鲜明,但体制上并无实质差别。
  天王以下便是中央政府。建都前,职官自军师至两司马共12 级,兼理文武。建都以后,政权机构与军队分开,政权机构为中央与地方两级。中央政府官员的品级次序为:王、侯、军师、丞相、检点、指挥、将军等。天王以外,东、北、翼各王均有王府,各王府均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名义上,杨秀清的地位仅次于天王,但他掌握军政大权。东王府设置了庞大的办事机构,总理军政,形成实际上的中央政府。天王府则成了形式上最高权力的象征。地方政权机构共分省、郡、县三级,省设"主将"、"佐将"等官,郡设总制,县设监军。他们既是地方行政长官,也有武装守土之责,为之"守土官"。县以下为基层政权,设各级乡官管理。守土官多由上级任命太平军中级军官担任,乡官多由地方保举产生。从法律上规定,一切官员都由天王派任,实际上前期均由杨秀清"专决之",后期则由地方统帅保封,洪秀全下诏认可。各级官员都必须遵守条命,向上级负责,其权力不受人民监督。而且,他们都有自己衙门,配置一套办事班底,形成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关。广大军民除了生产、交粮纳税和征战疆场,并没有近代意义上的民主权利。由此可见,太平天国实质上沿袭着历代封建统治政权的官僚体制,把天王专制的中央政府的军令、政令层层输出到统治区的城镇乡村。同时,洪秀全为维护其至尊地位,制定了繁苛的礼仪和森严的等级。这里仅列举一二:朝仪:东王有事见天王,经天王批定日时,届时,东王率百官毕集宫外。天朝门洞开,外立引赞官传呼各官进。惟东、北、翼诸王得进见,侯爵以次俱排列于大门内,引赞官呼跪,则皆跪。通赞官高呼:"天王有诏:诏众官员珠贯而入,各肃班联,趋跄起跪,不得嚣喧,三呼万岁,听旨传宣,朝觐已毕,站立两边。"读讫,百官如仪起立。东王白事出,则转身向内而立,百官皆跪其后,又三呼万岁,然后掩门而散。①宫殿:天王宫以黄缎裱糊,绘双龙双凤,金沤兽环;东王府亦糊黄缎,并用铜环,彩画只一龙一凤;南、北、翼、燕、豫五王则画一龙一虎。
  -----------------------------------------------------------
  ① 简又文《太平天国典制通考》(上),页133。
  -----------------------------------------------------------
  朝帽:天王冠为圆规络帽式,上绣双龙双凤;东、北、翼王朝帽均为古制兜鍪式,上绣双龙单凤,但东王帽上单凤栖于云中,北王单凤栖于山冈,翼王单凤栖于牡丹花上。
  袍式:天王与诸王均穿黄缎袍,天王黄缎袍绣龙9 条,东王绣龙8 条,北王7 条,翼王6 条,燕、豫二王5 条。
  文书:天王文书为"诏旨",东王文书称"诰谕",北王文书曰"诫谕",翼王为"训谕",燕、豫称"诲谕",侯以下均谓之"札谕"。
  称谓:天王为万岁,东王九千岁,西、南、北、翼诸王依次递减一千岁。到天京后封燕、豫两王,则只称"千岁"。
  就天王与诸王的权位来源而言,《天情道理书》说:天父"差天王下凡
  为天下万郭太平真主救援天下人民"。《英杰归真》说:"天王盖谓系王于天,所以大一统也","君主天王实天父专命封为天王也"。这就是说,天王是上帝所封,他的地位与权力来自上帝,东王与诸王是天王所封,他们的地位、权力是天王所赏赐的。
  尽管洪秀全在权力结构中受到排挤,但他的天子地位一直得到保持。首先,天王与诸王是君臣关系。洪秀全称"天下万国朕无二"①,只有他才是"万民之主",把军师杨秀清说成是自己的辅臣。杨秀清也说天父"命真主以救世,复遣辅佐以辅王","报效天王,即是诚心敬天父与天兄也。为忠臣者,皆要称辅相之任;??辅王者,皆要知君臣礼仪。"②认为洪秀全是"真主",把自己置于"辅臣"地位。承认"天王"是君,"军师"为臣,天王宰治天下,军师"襄赞朝纲",其君臣关系是明确的。虽然杨秀清自恃功高,一切专擅,常"倡天父之言,藉传于东王金口,兵机要政,皆由天定,人莫得违",而逐渐"众权独揽"。①杨甚至每每挟天父以令君王,借天父下凡,"令秀全跪其前,甚至数其罪而杖责之",但"造言既毕,其为君臣如初。"②如1853年12 月,杨借天父下凡,怒责洪秀全,事后又率领诸王上朝,好言劝慰,表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洪秀全也夸赞杨为直言无隐的"骨鲠之臣"③。这些事实表明,尽管洪每每受杨挟制,但其君臣关系是无庸置疑的。其次,在权力运作上,杨秀清也对天王府表示形式上的尊崇。"初至江宁,杨逆日朝洪逆所。"④后来,即使洪秀全诏示"勤理天事,便是朝见",杨仍"每数日必朝洪秀全所"。事无巨细,都先要奏请天王,诸如盖造天王宫殿、明定朝帽、制定服饰、派夏官正丞相周胜坤出师庐州、地官副丞相黄再兴赴湖北、照旧交粮纳税、处决鸦片烟犯周亚九等等,都由东王上奏,得到天王"旨准"方行。洪秀全还亲自下诏删改六经,至于官吏铨选,亦是"列名具禀",层层上达,奏于天王,以取其旨。天王形式上拥有处理军国大事的最后决定权。
  -----------------------------------------------------------
  ① 《太平天国文书汇编》,页41。
  ② 《太平天国印书》(上),页141-142。
  ① 《太平天国》(四),页702-703。
  ② 《贼情汇纂》,《太平天国》(三),页45。
  ③ 《太平天国印书》(下),页479。
  ④ 《贼情汇纂》,《太平天国》(三),页171。
第 56/126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