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人文资讯 » 中国思想家评传—洪秀全评传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② 旷敏本《山向楼删余文草》,引自《清史简编》,页309。
  ③ 王瑛:《太平天国革命前夕的土地问题》,见《中山文化教育馆季刊》第3 卷第1 期。-----------------------------------------------------------
  洪秀全所在的广东,在雍乾年间就人满为患,土地兼并十分激烈。长期以来,广州府流传一首民谣,称:"花县一枝笔,清远一粒麦,三水一棵菜。"形容这三县土地大部分被毕、麦、蔡三家地主豪门掠取。广大农民失去土地,生计断绝,只得流向广西、贵州、台湾,甚至远走南洋,谋取生路。客家人迁徒更多,西南诸省出现星罗棋布的客家村落。洪秀全母家就移居广西贵县赐谷村,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都是从广东移居广西的客家人后裔。人口暴涨,劳动力相对过剩,佃农祖佃土地困难增大,地主乘机提高地租率,强化封建剥削。乾隆以来,地租率一般占收成的一半以上。江南地区作物产量较高,地租率更高。"多者二十而取十五,少者二十而取十二三。"①两广地区则为60-70%,而且这是正租。此外,还有各种名目的强征和摊派,如预租、押租等。佃农迫于生计,只得接受种种苛刻条件,付出大部分劳动成果。"租或短供,则易佃之声立至","因是鬻及儿女者,往往有之。"②洪秀全身居农村,自是耳闻目睹农民苦难,从内心充满同情和关切,救世救民意识由此萌生。
  人口暴涨使社会无力承受,引起经济病变,阻滞社会发展和进步。
  本来,自然经济的再生产的发展十分缓慢,嘉道年间的庞大人口压力和封建剥削的强化,使社会物质财富消费几尽,缺乏积累以投入发展生产。清廷财政拮据,水利不修,自然灾害频仍,饥荒蔓延,经济发展处于停滞与萎缩状态。大批饥民涌向流民队伍,越来越多的流民闯荡江湖,投身各种秘密会社。或者铤而走险,打家劫舍;或者发动武装起义,企图反清复明,恢复汉族王朝。嘉庆即位不久,白莲教起义迅速爆发,席卷九省,长达九年。之后,民变层出迭起,康乾盛世一去不返,清朝统治一直处在持续动荡之中。洪秀全就生活在这动荡的时代。
  -----------------------------------------------------------
  ① 陶煦《租核》,"推原"。
  ② 《桂平县志》(民国九年),卷29,页2-3。
  -----------------------------------------------------------
  (二)清朝封建统治的深重危机面对人口暴涨引发的社会病变,清廷麻木不仁,茫无对策,既不考察社会病变的症结,又不设计整治社会的因应举措,只是因循苟且,盲目恪守祖制,毫无革新调适意图,遂致坐视各种危机滋主与恶化。值得注意的是,清朝政权本身的病变与社会病变同步发作,官吏贪残,政治腐败,官场空前黑暗,"刑以钱免,官以贿得",唯知榨取民财,不问国计民生。社会病变因此恶性发展,而成不治之症,终于引爆一场规模空前的农民革命。
  康雍年间,清廷不断强化皇权,建立了一套严密的君主专制的运作程序,以军机处为决策和输出枢纽的权力系统,在全国构成纵横交错的统治网络,由皇帝通过奏折制度统一调度和指挥。由于皇帝励精图治,官僚体制重建未久,其运作机制处于良性状态,功能尚能有效发挥,官场政风相对端正,官吏操守政声一般清廉,不乏清官干员,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稳步发展,社会比较安定,被封建史家誉为"康雍之治"。乾隆继位后,前期效法父祖,守成开拓,清朝进入"盛世"。后期则自我膨胀,好大喜功,奢侈享乐,宠信权奸和珅。此人弄权20 余年,控制军机处的权力操作,公开贪赃枉法,卖官鬻爵,"上下务为相蒙,学术衰而人才坏。"①嘉道二朝,当过大学土、军机大臣者60 多人,皆"循循规矩准绳之中,无有敢才智自雄,锋芒自逞者。"
  ①各级官吏"以食色为切已,廉耻为务名,攫利禄为才贤,究义理为迷惑。而官箴玷,民俗薄,生计绌,狱讼繁,百害籍籍,由此而起。"②他们唯知钻营升迁,"十人而聚无语田桑者","百人而聚无语教化者。"③地方封疆大吏,"养尊处优,弥缝粉饰,瞻徇依违,规避迁就",迎合皇帝渴望"天下太平"的虚骄心理。省政大员中,"潘司但谓钱粮,不讲吏治之优劣;臬司但稽案牍,不顾地方之利病;监司但问节筹,不问属吏之贤否。"府厅州县官吏,"上媚大吏,不悦同门,苟且偷安,侵凌腹削,恣为淫盗,罔上营私。"④道光帝宠信曹振镛、穆彰阿之辈,二人先后把持军机处的决策运作。曹依顺皇帝,粉饰逢迎,为清廷著名之巧官;穆工于心计,诡谲贪残,排斥异己,为清廷著名之权奸。道光帝才智平庸,却刚愎自用,曹、穆奉之为"圣明",君臣虚骄欺骗,掩饰着国势中衰的真象。
  -----------------------------------------------------------
  ① 沈垚《落帆楼文集》,卷8。
  ① 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1。
  ② 潘德舆《晚醒斋随笔序》,《养一斋集》,卷18。
  ③ 陶谢《陶文毅公全集》,卷5。
  ④ 残摺:军机处录副奏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
  官场腐败必然导致贪污贿赂成风,朝廷也无力制止。1843 年,道光帝谕令清查户部银库,竟亏短白银925 万多两,涉案官吏百余人。地方府库皆有程度不等的亏短。"州县有千金之通融,则胥役乘而牟万金之利;督抚有万金之通融,则州县乘而牟千万之利。"⑤各级官员上下其手,搜刮农民,各种名目的勒折、浮收层出不穷,使一般自耕农,甚至中小地主也不堪承受,农民贫困化的趋势日益严重。曾国藩也向咸丰帝警告,政府"钱粮难纳","冤狱太多",百姓不堪其苦,到处隐伏反抗的潜流。①清廷面临日渐加剧的财政危机,当然不会减轻各种税收。《清史稿》称:当乾隆之季,天下承平,庶务光阜,积至七千余万。嘉庆中,川楚用兵,黄河泛滥,大役频兴,费用不赀,而逋赋日积月累,仓库所储,亦渐耗矣。
第 33/126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