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人文资讯 » 中国思想家评传—洪秀全评传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
  (3)扩大军队编制,创立新的兵种从金田到南京,太平军不断发展壮大。为适应形势需要,洪秀全逐步扩充部队编制,创立新的兵种。进军湖南之前,太平军名称有些变化。在茶地时,军长改称军帅,仍分前后左右中五大集群,分由五军主将统领,其下每大军又分一、二军,共10 军,由各军帅统带。至天京以后,五大集群又扩展为一至十军,如前军分前一至前十10 年,共50 军。其实各军并不足额,但军帅扩展到50 人。
  以上为太平军的陆营编制,此外,还设立了土营和水营。
  太平军至道州、郴州,吸纳了数千挖煤工人。洪秀全将他们单独编制成军,以龙山矿工老战士为骨干,组建上营,形成新的军种。设指挥一人,将军四人,其建制与陆营相同。以后不断扩大。至南京后,上营师帅达762 人。土营是太平军的工程兵,专事穴地攻城、筑路建桥。在长沙、武昌、南京发挥威力,清军尤为恐惧。至天京后,土营与木营一起,兴修王府,从事土木工程建筑等。
  太平军起义之初就有船只和水军,主要用于运输,不承担战斗任务。
  1852 年底克益阳时,数千船户带着民船参加太平军。在岳州,太平军又得到民船5000 只。洪秀全决定设"典水匠"一职,职同将军,以唐正财任此职,初创水营。进至武汉,沿江大小船只都为太平军所有。唐正财以船只"横江作浮桥,铁索环之",①一夜之间建成浮桥两座,为太平军攻克武昌发挥了重要作用。唐正财因功升指挥,"总统水营船务"②。自此水营开始承担水上作战任务。太平军自武昌东下时,"船约万余只","蔽江而下,帆樯如雪。"③在进军金陵途中,水营在老鼠峡、东梁山两次水战中,击败清军水师,摧毁敌人江防,在战斗中发挥关键作用。围攻南京时,水营用船只一万多艘封锁江面,为攻克南京再立新功。唐正财因功擢为丞相。水师建制更加完备。
  -----------------------------------------------------------
  ① 《太平天国资料汇编》第1 册,页11。
  ② 《贼情汇纂》,《太平天国》(三),页141。
  ③ 《太平天国资料汇编》,页13。
  -----------------------------------------------------------

 
三、胜利发展 创建人间天国
  (一)决策西征北伐据多种史料记载,攻克南京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对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部署发生分歧。李秀成说:当时"天上与东玉尚是计及分军镇守河南,天王欲亟往河南,欲取河南为业。"看来,分兵北伐,经略河南是洪、杨一致同意的战略步骤。问题是建都地点。杨秀清早在道州就提出"专意金陵,据为根本"的战略构想,一直为洪秀全否决。而洪秀全在长沙撤围后,就主张"以河南为家"、也被杨秀清拒绝。随着水师的组建与壮大,以及南京的攻克,太平军控制长江水面优势,杨秀清专意金陵的构想而今成了现实。在建都问题上,洪秀全坚持"取河南立业",但水营和南方将帅不愿接受,遂建议东王建都南京。这正符合杨秀清初衷。于是,他"移天王驾入南京,后改为天京。"洪秀全面对杨秀清与将帅的选择,再次让步,决定建都天京。
  建都之后,根据杨秀清在道州的建议,将分兵占领长江各省,据为基地,再北伐底定中原。洪秀全则主张杨秀清镇守南京,他挥师经略河南,再直捣北京,统一全国。商讨之后,决定同时并举,分兵北伐、西征。这调和了洪、杨战略分歧,达成内部妥协。同时,也基于洪、杨的共同认识:他们都受到进军南京的形势鼓舞,高估了自己的力量,认为清军已是不堪一击。只要派出几支精兵,四面出击,就会"东无不荡,西无不除,南征无弗顺,北伐无敢违",就能扫清残敌,"寸土皆属夭朝"。
  定都不久,洪秀全令文臣撰写了《建天京于金陵论》和《贬妖穴为罪隶论》,为西征、北伐进行政治动员。
  《贬妖穴为罪隶论》收集了论文32 篇,首列天王诏旨。文集以清廷盘踞的北京为"妖穴",揭露清廷"剥削民财,竭尽民力"。北伐军要"伐暴救民,犁其廷而锄其穴",并把直隶贬为罪隶省,向清廷发起猛烈政治攻势,为北伐夺取全国政权作舆论准备。
  《建天京于金陵论》收集论文41 篇,歌颂定都金陵的决策英明正确,文集还从侧面间接论证了西证的必要性,指出长江形势"楚尾吴头",金陵"地势稍下","江西安庆等省,顺流而下,运粮亦甚便易",这就预示着必须重新回师西征,经略上游,保障天京的粮食供给,并屏障天京,开疆辟土,建立战略基地。看来,这部文集为建都与西征作了舆论准备。
  1853 年5 月,洪秀全、杨秀清派林凤祥、李开芳等率军2 万人北伐,以北京为战略目标,采取永安之后的积极运动战略,"师行问道,疾趋燕都,毋贪攻城夺地糜时日。"①北伐军从扬州出发,迅速挺进安徽,6 月插入河南,占领归德(今商丘)。7 月初,于记水北渡黄河,进围怀庆(今沁阳)。9月初撤围,绕道山西,攻入直隶,克重镇临洺关。 10 月进逼天津。由于北伐军孤年深入,没有补给基地,因此,寒衣、粮食、弹药缺乏,难以继续推进。林、李一面派人向天京求援,一面被迫于1854 年初南撤至阜城待援。洪、杨闻讯于2 月组织援军北上。援军迅疾进至山东,但4 月于临清溃散南撤,被清军追堵,损失殆尽。阜城北伐军于5 月南下连镇和茬平冯官屯,继续孤守待援,至1855 年春夏分别被清军消灭。洪、杨不诺敌情,蹈袭永安以后的经验,使北伐军孤军流动作战,终于导致惨重失败,实为起义以来最大的战略失误。
第 13/126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