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洋务派缺乏近代化建设的总体设计,只限于支离破碎的建厂设局,因人而异,临事决策,未能形成周延的规划,而且采行政经分离、新旧共存的做法,不变革政经体制,只兴办新兴企业,因此对中国传统社会变革并未产生结构性的影响。洪仁玕则对近代化有通盘的设计,在政经、文化等多层面都实施不同程度的变革,传统社会遂会因此发生结构性的演变,由农业社会迈向近代工商社会。
以下就洪仁玕的设计展开探讨:
1.兴办和发展近代工业与交通运输业
兴建联络全国各省的"二十一条大路,以为全国之脉络",并辅以郡、县、乡道路,"通车马之利";疏通黄河、江淮水道,既可以防止水旱灾害,又便利交通运输,"兴舟揖之利"。这样,形成水陆配套的交通系统,再向近代交通业过渡。他强调:"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同时,建造"火轮汽船",亦赏以专利。由于交通运输工具由传统的车马舟揖发展为火车、轮船,使落后闭塞的农业社会转向流通和开放,对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形成近代化市场显然具有积极作用。这也是经济近代化的重要条件。洪仁玕虽然没有看得如此深远,但他把交通运输近代化视为建设的基本环节,较之洋务派更具有前瞻性。洋务派只局限于军事国防角度考量,忽视从总体发展上规划建设近代交通运输事业,直至十余年之后才有所省悟。两相比较,显示洪仁玕的远见卓识。
2.鼓励开办私家银行,建设近代金融事业。
洪仁玕提出准许有百万家财者开设银行,发行"银纸"(即纸币);也准许"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也";还打算兴办保险事业,主张商办银行。这都是香港经验的一种直接移植。银行是资本积累和流通的金融枢纽,也是近代工业化的重要经济环节,它吸收游资,为企业提供贷款,在解决工业化的资金投入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是经济近代化的重要配套工程。洋务派对此长期毫无体认。洪仁玕却视为工业化的前提条件,而且,他鼓励民间兴办银行,以筹集工业化的资金,更使洋务派逊色。
3.奖励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
在封建社会中,科技发明常被视为"奇技淫巧",魏源曾对此有所批判。
他认为,西方科学实为"奇技",而非"淫巧"。洋务派也有此共识。而清朝一般官僚与士大夫仍然囿于陈腐的偏见,排斥西方科学技术。洪仁玕在香港耳濡目染,对西方科技赞赏不已。他认为,火车、轮船、电火表、千里镜、连环枪,皆有其"造化之巧",是"正正堂堂之技",要人们把它们当作"中宝"一样珍惜。因此,他主张引进制造,并予以积极鼓励。"有能制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之,罪而罚之。"首次将专利法引入中国,对于发明创造予以奖赏,并且给予法律保护,以推动中国近代科技事业的起步和发展,并使其转变为生产力,制造出售,成为工业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4.鼓励民间开发矿藏
洪仁玕提出优惠的经济政策,推动开来矿藏。"兴宝藏,凡金、银、铜、铁、锡、煤、盐、琥珀、蚝壳、玻璃、美石等货,有民探出者,准其禀报,爵为总领,准其招民采取。其采者所得份额最多十分之六焉。"这样出资勘探采矿者不仅在经济上获得实惠,而且还获得一定的政治地位,以吸引投资,推动矿业的发展,解决工业化的资源和能源问题。
5.兴办邮政和其他事业,建立近代资讯和税收设施
洪仁玕主张,"邮亭由国而立,以通朝廷文书",设"书信馆,以通各色家信";建立"新闻馆",创办报刊,交流经济资讯。书信馆和新闻馆都准许富民出资开办,实行企业化经营。并且倡议设"市镇公司",主持征收"工商水陆关税",建立近代税收制度。还规定有"妄取民贿一文",或"为己私抽者议法",并废除厘金、税卡等影响商品流通的弊政,为工业化提供相应的资讯、税务等设施,为商品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生产与流通环境。
6.大力兴办企业,"兴器皿之利",制造"精奇利便"的日用百货
洪仁玕对工业化有着比较深刻的考量,十分注意经济建设环境的培植。
因此,他在交通、资讯、金融、科技、原料、能源等基本建设上都作了比较全面的思考与构想,制定了相应的政策。这样,工业化就具备配套较全的经济环境。因此,以制造业为主干的工业才能得到顺利推展。这是洋务派长期末作考虑的课题,也是洋务运动断续支离的症结所在。更值得注意的是,洪仁玕一开始就逾出官僚资本和封建垄断的框架,主张民办企事业,采用和推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和经营方式,以赢利为目的。如主持开采矿山的可获利2/10;银行家在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的存放中,允许其"每两取三厘"。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他还主张企事业之间的自由竞争,实行专利制度,"任乎智者自创","首创至巧者赏以自专其利"。这在今天都是发展科技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洪仁玕强调推行雇佣劳动制度,主张"准富者请人雇工"。为了发展雇佣劳动,规定废除具有人身依附性质的奴婢制度,"不得买奴"、"蓄奴",不得歧视贫民,一面鼓励"施舍",一面"宜令作工,以受其值",使他们可以"自养其身","自食其力",充分开发劳动力资源。透过自由雇佣的资本主义剥削关系,使劳动力投入工业化生产。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它使传统的小农得以解除封建的人身依附,进入近代劳动力市场,受雇于资本家,成为工业化的劳动大军,创造出较农业社会无可比拟的物质财富。
近代资本主义生产不再是自给自足的简单再生产模式,而是不断扩大的商品生产。商品经济发展水平体现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洪仁玕对此有一定的认识,因而他注意建立和发展商品经济。大兴交通运输是为了"富商搭客运货";创办新闻报馆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报道市场物价行情,以便"农商览之得以通有无",搞活市场,促进商品流通;创办银行是为了资金周转;创办保险公司是为了"货物船舟有防于水火者"。总之,洪仁玕提出采行相关的经济政策和举措,创造良性的流通环境,"大利商贾士民"。不仅如此,洪仁玕还主张提高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改变长期的重农抑商观念,将士农工商改为"商贾士农",一反传统社会的阶层架构,使农业社会导向工商社会,朦胧地触及到近代社会转型的主题。
《资政新篇》所涉及的鼓励私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谋求增殖利润和扩大再生产,提倡雇佣劳动和发展商品生产,无不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可见洪仁玕思想结构中具有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意识。
洪仁玕还批判和否定阻碍经济开发的迷信观念,树立新的经济观念。为了推动民间采矿,他劝导民众:"革阴阳八煞之谬。名山利薮多有金、银、铜、铁、锡、煤等宝,大有利于民生国用,今乃动言风煞,致珍宝埋没不能现用。请各自思之,风水益人乎?抑珍宝益人乎?"同时,洪仁玕力主废除陋习旧俗,推动科技进步,认为"男子长指甲,女子喜缠脚,养鸡斗蟋,打鹌赛胜,戒箍手镯,金玉粉饰之类,皆小人骄奢之习",于国计民生毫无裨益,必须尽速革除。应该把智力和财力用在科学技术产品的创造和开发上,诸如"火船、火车、钟表、电火表、千里镜",代表着时代的科技水平,才是真正的有用之物,需要研制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