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人文资讯 » 中国思想家评传—洪秀全评传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神州被陷从难陷,上帝当崇毕竟崇。
  明主①敲诗曾咏菊,汉皇置酒尚歌风。
  古来事业由人做,黑雾收残一鉴中。
  -----------------------------------------------------------
  ① "明主"指明太祖朱元璋,他的《咏菊》诗原文是:"百花发时我不发,我一发时都吓煞,要与西风战一场,满身披就黄金甲。""汉皇"指汉高祖刘邦,他的"大风歌"原文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洪秀全这首诗透露了他要走刘邦、朱元璋之路,准备发动起义的信息。
  及至1850 年,领导集团认识到,"与官吏发生冲突势所难免",所以,他们"早已预定计划,准备应付方略",等待"适当时机"举义。1850 年8月29 日至9 月1 日,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正(即韦昌辉)、胡以晃齐集金田村,召开最高级决策会议。决定:
  (1)下令备基地信徒立即集中,开赴金田团营。
  (2)洪秀全、冯云山去花洲密藏,由胡以晁负责安全。
  (3)因杨秀清患病,回平在山养息治疗,金田总部由萧朝贵、韦正统一指挥。
  会后、洪、冯随胡以晃赴花洲,杨秀清返平在山。9 月初,洪秀全发布团营令,各基地纷纷行动。因为一些基地出于自卫,先期已集结了信徒,此时开始向金田进军。有些基地则在接到命令后集结,信徒们忙于变卖资产,建立圣库,筹集军械粮饷,编排与训练信徒,立营布防,侍卫基地安全。这样一来,各基地的集结与行进的时间、速度并不一致。加之到金田距离不等,途中遇到的军事阻力也各不相同,使团营经历了一段较长的时间。直至年底,除个别基地信徒被清军堵截,未能与总部会合外,其他各基地教众均陆续到达金田。团营是金田起义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宗教斗争、反团练与官府迫害斗争向武装起义的重大过渡。它把分散的力量集中于金田基地,在局部地区构成了兵力优势,完成了金田起义的战略准备。
  在萧朝贵、韦正领导团营的同时,洪、冯则厘订了太平军的编制、纪律、营规及各项制度。主要有:
  (1)圣库制度:这是平南、贵县基地教众的创造,后由洪秀全加以设计、规范,推行到各基地,成为太平天国一项基本的财政和物资征收供给制度。团营时,各基地建立圣库,教众均变卖田产、房屋,易为现金,上缴圣库,专人管理收支,教众同食同穿,由圣库按统一标准平均供给衣食。战斗中的一切缴获必须上缴圣库,严禁个人积蓄私财,犯者处以极刑。这是一种战时共产制度。它透过官兵生活上平均分配,以集中有限的财物粮袜,支持长期战争,而且有助于严格纪律、净化官兵思想行为,防制腐败现象,保持农民军队的艰苦朴素本色。
  (2)军队编制。团营期间其军制共分左有前后中五军,每军2500 人,由军长、副军长统率。每军辖5 名先锋长,每先锋长统带500 人,下辖5 位百长。每百长统100 人,分4 营,每营25 人,由各营长统领。直至起义后重返新圩、金田时,上述军制才改变为军、师、旅、卒、两、伍的序列。
  (3)五项纪律:即遵条命;别男行女行;秋毫莫犯:公心和傩(睦),各遵头目约束;同心合力,不得临阵退缩等。这五条军纪对太平军统一步调,增强战斗力起了很大作用。
  1850 年12 月,团营声势浩大,使清政府十分震惊。广西巡抚郑祖琛向清廷陈奏了金田团营的战况,决定派兵进剿。继任的署理巡抚芳崇光制定了围剿方案,策划南北夹攻:主力由桂平渡江进犯金田;分兵包围花洲,切断花洲与金田交通线,以图各个击破。拜上帝教众面临严重威胁,决定先发制人,先打弱敌,"迎主之战"于是爆发。是时,清军围困花洲,洪秀全、冯云山在此密藏,安全大受威胁。 12 月27 日,杨秀清遣蒙得恩率教众3000人,偷越五峒山清军关卡,突袭清军巢穴思旺。清副将李殿无反攻失利溃逃。蒙得恩占领思旺,毙巡检张镛,立即迎接洪秀全回金田总部,参与主持军政大计。接着,清军副将伊克但布于1851 年1 月1 日进犯金田,杨秀清、洪秀全指挥教众在蔡村江北岸伏击清军,伊克但布败溃,落水自溺。清廷围剿计划遂告失败。
  1851 年1 月11 日,教众聚集于金田村举行盛会,庆贺洪秀全38 岁生日和粉碎清军围剿的重大胜利。会上,洪秀全宣布建立太平天国,他成了"太平主",还册封了幼主。史家把这一天视为金田起义的纪念日。

 
第 10/126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