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蔡琰进来后,“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
哀,众皆为改容。”曹操同意开脱董祀,并送蔡琰“头巾履袜”,顺便问她家藏的蔡邕书稿
还在不在,蔡琰说都散失了,她还背出一些。曹操想根据蔡琰的背诵,派十个人去记录下来
,蔡琰说:“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书)草(书)唯命。”就这样的,蔡琰
自行默写,保留了许多文献。
蔡琰感伤乱离,写悲愤诗五百四十字等,是中国苦难文学中最动人的。
曹植:《曹子建集》
曹植(一九二~二三二),字子建。因为最后封陈王(河南淮阳),又谥号思,所以被
称陈思王,安微亳县人。
曹植是曹操的姨太太生的,姨太太在他五岁时扶正。他是个神童,“十岁余,诵读诗论
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他的文章写得出色,甚至曹操都怀疑“汝倩人邪”(你是请别
人代写的吧)?对他极为宠爱。后来因他“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无节”,对他就冷落
了。
在曹植二十九岁的时候,曹操死了。他的哥哥曹丕即位,对他的防范也就加深。他的侯
爵,也因酒爵而一再更动,常因醉后对监视他的人无礼,而被打小报告。他处境穷困,“寄
地空名而无其实,……虽有王侯之号而济于匹夫,皆思为匹夫而不能得”,以至“连遇瘠土
,衣食不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