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六十矣,口所谈者皆游戏语,遇于道则行无所适,东南西北无可无不可。至人家,谈
数语,辄睡于客座。问古今事,诡言不知,或晚间酒后,则原原本本,无一字遗,予所识博
雅者无出其右。
俞正燮除了博古通今外,思想也极开明,他主张人权女权,“颇好为妇人出脱”。他说
:“再嫁者不当非之;不再嫁者,敬礼之斯可矣。”又说:“深文以罔妇人,是无耻之论也
。”这种前进的言论,在礼教下的中国,真是大胆极了!
郭嵩焘:《养知书屋遗集》
郭嵩焘(一八一八~一八九一),字伯深,号筠仙,别号献臣,晚自号玉池老人,湖南
湘阴人。他二十九岁中进士,后来历任中央、地方官。五十八岁时,做出使英国、法国大臣
。他是深知世界大势的人,但在愚昧守旧的时代里,他竟被无识的士大夫骂为媚外。《清史
稿》说:
英人马加理入滇边遇害,嵩焘疏劾岑毓英,意在朝廷自罢其职,借籍外人口也。而一时
士论大哗,谓嵩焘媚外。篙焘言既不用,英使威妥玛出都,邦交几裂。嵩焘又欲以身任之,
上言:“交涉之方,不外理、势。势者人与我共,可者与,不可者拒。理者所以自处。势足
而理直,固不可违;势不足而别无可恃,尤恃理以折。”因条列四事以进。后来他格于小人
刘锡泽的事事捣乱,乃辞官回国。但是-嵩焘虽家居,然颇关心君国。朝鲜乱作,法越衅开
,皆有所论列。逮马江败(一八九四),恭亲王奕訢等去位,言路持政府益亟,嵩焘独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