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药师要投降,在降表上拉出"天"与"时"两头替罪羊,蔡靖愿意屈膝,其动机是为生灵,他们的做法虽然各有千秋,机杼用心,却是一致的.
最后的障碍扫除了,第二天大家见面时,蔡靖果然屈下了关系到燕山一路百万生灵的双膝,向斡离不拜了两拜.斡离不客客气气地把他搀扶起来,招呼他上前,两人谈了一些其他汉人听不到的话.当时看到他们密谈的郭药师、张令徽、吕颐浩等人心里都七上八下,唯恐他恩将仇报,忘记了对他的救命之恩,反而在斡离不面前投石下井,要他们好看.不过,他们的密谈已被封入历史疑案的档案袋中,谁也不可能知道它的内容了.只知道以后蔡靖被留下来,仍旧主持燕山一路的民政,却没有什么正式名义,成为一个受到谅解的特殊形式的降官.
所有这一些都在意料之中,都是合乎他的逻辑的顺利发展.他似乎还在表彰自己始终忠于宋室,不负赵皇,把自己的被迫投降与别人的甘心事虏区别开来.不知道后来的大金朝廷是否也把这两类降臣加以区别而对前者特别优待,这也被封入历史疑案的档案袋中,无从妄测了.
北宋末年,两河重臣三安抚之一蔡靖的曲折心情和委曲降敌的过程很有点象春秋时期起先不愿辱身为仇人臣妾、后来又不得小委曲求全,腼颜事仇,终于做了楚王小老婆的息夫人.他们的屈膝事伪,是颇有典型意义,很值得为他们树碑立传的.
蔡靖、郭药师、斡离不三方面的表演都没有出人意外,只有在论功行赏之际,斡离不起先认为张令徽的功绩在郭药师之上,宴会席上,把张令徽的座次排在郭药师前面.这是对郭药师观望一战后再行迎降的惩罚.后来谈了几次话,郭药师又自告奋勇,愿为伐宋前驱,这才发现郭药师的利用价值决非张令徽能望其项背.明智的斡离不立即改变态度,把张令徽留在燕山府当一名无足轻重的闲官,而派郭药师率常胜军一千名,随军南下作为向导.
在燕山府逗留了四天,这支经过休整的大军,踏着漫天大雪,径向黄河边进军.
①五代时,一个姓安的军阀不识字,当时人讽刺他为"没字碑".
②后唐幽州节度使,与养父赵德钧降契丹,企图代石敬瑭为帝.为契丹拘执而死.
③郁州今江苏连云港市.
④蟾目,阇母一音的异译.
⑤女真话,撒合辇意为黝黑的,仆古意为瘦长的人,撒合辇仆古是斡离不的自称.
⑥唐朝中期抗击安史叛乱集团的名将郭子仪、李光弼.
⑦三国时蜀汉的大臣,以专草降表出名.
第三十二章
(һ)
从"海上之盟"与女真诸首领谈判以来,马扩就认定女真人一旦得志灭辽以后,必将转而谋我.他的这个观点与上司谈过,与同僚、朋友谈过,与西军中诸统将谈过,后来留在京师,备官家咨询顾问时,又曾多次上奏,说与官家知道.
随着时势的发展,他的这个观点更加明确了.在燕山惨复以后的两年多的时间中,他全神贯注地注视着金人的动向,他的一切活动包括对朝廷、对宣抚司、对义军、对家庭的建议、劝告、措置、安排等等莫不针对这个中心而考虑其对策.
可以说当时在宋朝很少有人,或者竟可以说当时没有一个人能象马扩这样对金人的入寇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的.
即使这样,当他在西山和尚洞山寨中,乍听到金兵已经出动的消息,也不禁为之震愕.这不是在这个根本问题的看法上他已有所改变、动摇了,而是金兵出动之迅速,仍然出于他的意外,即使他有着长期的充分的思想准备.
最初他估计金兵的出动要早得多,两年前完颜阿骨打逝世时,金军已经作好南侵的一切准备,由于内部的调整,女真贵族之间的权力平衡,推迟了出兵时间.一年多来,前方时紧时松,金军调动频繁,军事大员仆仆于平州、云州道上,似乎随时可以入侵,而每到危机扩大,地雷瞬将爆炸的一霎那,金人忽然临时来个紧急刹车,把战争制止了.这好象是抄隋文帝时大将贺若弼所上《平陈十策》①的老文章,多次发动假袭击,一方面试探对方的实力,一方面要造成敌人的麻痹大意,然后大举深入,一战成功.刘彦宗也给斡离不献过《平宋十策》,看来也会有此一策.这一策果然见效,它麻痹了许多人的思想,甚至也影响到象马扩这样警惕心很高的人.事实证明马扩在山寨中所作的预测还是不够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