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减少,而变为咸鸭蛋、酥鱼、兔脯、驴肉……到了如今,则以 「小
肚」(猪膀胱裹肉、粉。「肚」在这里读?u。)、猪蹄、各类肉肠和粉肠
为主了。当年还有一种「药酒店」,现在北京市民常把黄酒叫「料酒」
或「药酒」,但早年的「药酒店」,所卖的酒并非黄酒而是各种露酒,
如玫瑰露、茵陈露、苹果露、山楂露……另外,如莲花白酒、绿豆烧
酒、「五加皮」……一类的烧酒,也多在这种酒店中出售。这种酒店往
往并不准备酒菜,沽酒者大都也是购回再饮。如今北京市民一般是不
怎么喝露酒的,他们把黄酒、白酒、啤酒以外的带酒精饮料统称为 「色
儿酒」,「色儿酒」中只有红葡萄酒一种受到欢迎。至于专门出售威士
卡、白兰地一类洋酒的 「酒吧」,除了某些一般市民不能随意入内的大
饭店中设置过外,市面上似乎始终阙如。
当年的鼓楼前大街,义溜胡同附近有一家规模不小的酒肆。「义溜」
其实是「一绺儿」的谐音,因为那胡同狭窄得两个人迎面相遇,必得
侧身谦让才能通过,所以人称「一绺儿」。「一绺儿」在号称「大胡同
三千六,小胡同赛牛毛」的北京城内,似乎本不值一提,但因为当年
它附近有名的酒肆饭馆颇为不少,酒徒食客为抄近路常斜肩而过,故
而名声颇著。从鼓楼前大街穿过「一绺儿」胡同,便可直抵那酒肆门
前,门上挂著黑地金字大匾:「天香楼」。进了大门,迎面立柱上是一
副对联:「四座了无尘事在,八窗都为酒人开」。当时有首「竹枝词」
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