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随风飘逝——蒲公英飞过了黄河
感谢1974年夏大的骄阳,天上那一轮火球,不仅给自然界的万物以生机,还给了我生 命的原色。那一年的春天,我的脸上还留有青一块、紫一块的烧伤烙痕;夏日的炎阳一照, 我的面部完全恢复了原来的肤色。眉毛长出来了,头上又是一头黑白间杂的头发了。在春天 参加劳动时,化工车间的同号,还常拿我取笑:和尚,尼姑,修女……不一而足,到了盛 夏,我又是一个男子汉了。
截止到该年,我在劳改生涯中,已经经受过四次生死大劫:在北京郊区开山时,我差一 点儿成为独眼龙;在矿山并下挖煤时,一次透水事故和另一次的煤块塌落事,都因我命大而 幸免;最后一次就是被烈火包围,我又从死神的怀抱中逃了出来。好友姜葆琛学过《易 经》,他说人的一生,都有两次以上的劫难;能大难三次而不倒者,当真会有后福。你算是 受过四次大劫了,当然晚年福缘更厚。”
我笑笑说:“这么说,你也该属于有后福之人,你受得折磨也不少。比如在云南……” “所谓劫难者,是指外力而言。”他打断了我的话说,“我的出逃差点送命,是咎由自取; 这与外力形成的灾难,不能同日而语。”
“你可以当个算命先生了。”我开他的玩笑说,“我想听听你对你自己的命相分析。”
“不,还是先谈你。”他煞有其事他说,“比如,你最近接到山西文联的来信,把内容 跟我说说。”
“你的戏法漏了馅了。你所以知道山西给我来了信,我听张沪说过了,那信寄到了化工 车间,是你收转给她的。”尽管我知道,葆琛君是凭借着他的聪明,在我的所谓命相问题上 胡说八道;但是我还是把两封来信的内容,一块儿告诉了他——他是我可以信赖的朋友。
他听得十分认真,并时不时提出他没听懂的问题。之后,他沉默了好半天,对我表示祝 贺道:“你我可能要分手了,信不信由你。你的事情惊动了山西文艺界元老的夫人,文曲星 归位当不会久远。”
我俩当天是在他的设计室聊天的,室内只有他和我两个人,因而说起话来百无禁忌。我 笑笑说:“行,假的我也当真的听。那么你说说你自己的命相,让我长点见识。”
他的脸色顿时沉郁下来。本来他的脸就瘦削,再消失了刚才的欢快神色,病态的苍白立 刻爬满了他的整个面部。我甚至于有点后悔跟他开这样的玩笑,但是话已出口,此时已无法 收回。在他没有做出反应之际,我站起身来说:“葆琛,我回去还要擀面条儿去呢,咱俩改 日再聊吧!”
他也匆匆站了起来,拦着我说:“你别走,我谈谈我。人总有一天要死的,我的命相中 劫难还没有到头。说了你别害怕,我有着血光之灾。被杀头?看起来是不会了!我的风湿性 心脏病,早早晚晚是会开膛破肚动大手术的——怕是我难过那一关。”
我忙安慰他说:“西双版纳你都闯荡过来了,上帝还能把你怎么样?”
“上帝分配健康与死亡是不公平的,反正我会走在你的前边。”他说,“你记住,要是 那一天到来的时候,看在我们患难之交的份上,你到我的坟头前常来转转。还记得茶淀的坟 场吗,埋死人的地方是大芦花荡;这儿也不会比那儿强到哪儿去。要是坟前的木牌牌倒了, 你把它扶扶正;要是看着黄土少了,你给上边加点土——省得黄鼠狼之类的野物,把我的尸 骨给吃了……”
他说得很认真,虽然我想冲淡一下这种忧伤的气氛,但是硬是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我之 所以把葆琛的话,记得如此清楚,实因后来他对他自己的命运分析,大体贴近事实——当 然,他没有死在劳改队,而是活到了平反之后。说来也巧,他在平反之后的80年代,就与 我在北京的团结湖为邻,他的工作单位在轻工业部设计院,我工作在北京作协和全国作协; 由于昔日患难的友情极为深厚,往来颇多。在1993年的夏天,他终于因心脏病两次开膛破 腹,病故于协和医院。当年他仅仅58岁。十分巧合的是,他与我的母亲葬于同一公墓之 内,因而每年清明,我去为母亲扫墓时,必去葆琛的墓前献花——这是他在劳改队时就说过 了的事,我牢牢记于心扉。
此外,另一件被他预卜到了的事情,就是在他那天倾吐忧伤之情不久,山西作协的杏绵 大姐,便又有书信飞来。她说,作协评论家李国涛,与劳改局的头面人物有些往来,近几天 内将去询及有关这方面的政策问题。信中叫我不要怀有希望,但他们是会为此事尽力的—— 因为各地文联,都需要有创作实力的人才云云。当时,全场全力以赴地筹办化工生产的机器 设备,我每天加班加点地干着除锈工作(因其设备大都是从其他化工厂运来的陈旧机器), 化工车间的未来人员,每人手持一把铁锤,击落着管道上的斑斑锈迹,因而叮叮当当震耳欲 聋的声响,从早上响到大黑。那是一件十分招人心烦的活儿,只是我在那一段日子里,由于 在绝望中看到一点渺茫的希望,常常置耳旁的“杂音交响乐”于不闻。
我浸沉在我反刍生活的快乐之中——十几年内多少生活场景,像画面一样从我眼前流 过。当然其中多是悲怆的乐章,但是回忆悲怆既是一种精神折磨,也是一种精神享受;因为 它可以化眼前的喧嚣世界于一片肃穆之中。我想的问题很多很多,从自身的囚徒生涯联想到 中国历朝历代,对于文人的流放——历史还是进步了不少,当今的劳役犯脸上不再刺字,虽 然还有历史遗留下来的株连,但没有昔日的满门抄斩,如果像古代帝王那般,这个大辛庄农 场的生灵,则不会存在至今——那么,谁去大轮窑烧砖?谁去张家口学习化工?谁去生产机 器零件?谁去设计化工车间的厂房?在叮叮当当的击打声中,我的思绪又从中国飞出了国 界,想那沙俄时期的大文豪陀斯妥耶夫斯基,不是被拉到刑场上之后,才被沙皇赦免一死的 吗……我自知这是一种阿Q式的自我平衡,因为只有找到这个法宝,才能有一点点自我安 慰。
但是,我的阿Q平衡法,也有出现失灵的时候。那就是当我的思想坐标,移位到当今世 界。比如,突然想起了美国的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已经飞上了月球(偶然在报纸上见到), 便立刻觉得眼前的一切都失去了颜色——始自建国后的五七年人斗人的开始,已经有十几个 年头了;“文革”后停产闹革命,全国都进入人斗人的黑网之中。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开始 了探索宇宙,我们却津津有味,没完没了地斗来斗去,不知何时何日方能休止。我们的中华 民族,将来在地球上将如何生存?
第7节 随风飘逝——蒲公英飞过了黄河 感谢1974年夏大的骄阳,天上那一轮火球,不仅给自然界的万物以生机,还给了我生 命的原色。那一年的春天,我的脸上还留有青一块、紫一块的烧伤烙痕;夏日的炎阳一照, 我的面部完全恢复了原来的肤色。眉毛长出来了,头上又是一头黑白间杂的头发了。在春天 参加劳动时,化工车间的同号,还常拿我取笑:和尚,尼姑,修女……不一而足,到了盛 夏,我又是一个男子汉了。 截止到该年,我在劳改生涯中,已经经受过四次生死大劫:在北京郊区开山时,我差一 点儿成为独眼龙;在矿山并下挖煤时,一次透水事故和另一次的煤块塌落事,都因我命大而 幸免;最后一次就是被烈火包围,我又从死神的怀抱中逃了出来。好友姜葆琛学过《易 经》,他说人的一生,都有两次以上的劫难;能大难三次而不倒者,当真会有后福。你算是 受过四次大劫了,当然晚年福缘更厚。” 我笑笑说:“这么说,你也该属于有后福之人,你受得折磨也不少。比如在云南……” “所谓劫难者,是指外力而言。”他打断了我的话说,“我的出逃差点送命,是咎由自取; 这与外力形成的灾难,不能同日而语。” “你可以当个算命先生了。”我开他的玩笑说,“我想听听你对你自己的命相分析。” “不,还是先谈你。”他煞有其事他说,“比如,你最近接到山西文联的来信,把内容 跟我说说。” “你的戏法漏了馅了。你所以知道山西给我来了信,我听张沪说过了,那信寄到了化工 车间,是你收转给她的。”尽管我知道,葆琛君是凭借着他的聪明,在我的所谓命相问题上 胡说八道;但是我还是把两封来信的内容,一块儿告诉了他——他是我可以信赖的朋友。 他听得十分认真,并时不时提出他没听懂的问题。之后,他沉默了好半天,对我表示祝 贺道:“你我可能要分手了,信不信由你。你的事情惊动了山西文艺界元老的夫人,文曲星 归位当不会久远。” 我俩当天是在他的设计室聊天的,室内只有他和我两个人,因而说起话来百无禁忌。我 笑笑说:“行,假的我也当真的听。那么你说说你自己的命相,让我长点见识。” 他的脸色顿时沉郁下来。本来他的脸就瘦削,再消失了刚才的欢快神色,病态的苍白立 刻爬满了他的整个面部。我甚至于有点后悔跟他开这样的玩笑,但是话已出口,此时已无法 收回。在他没有做出反应之际,我站起身来说:“葆琛,我回去还要擀面条儿去呢,咱俩改 日再聊吧!” 他也匆匆站了起来,拦着我说:“你别走,我谈谈我。人总有一天要死的,我的命相中 劫难还没有到头。说了你别害怕,我有着血光之灾。被杀头?看起来是不会了!我的风湿性 心脏病,早早晚晚是会开膛破肚动大手术的——怕是我难过那一关。” 我忙安慰他说:“西双版纳你都闯荡过来了,上帝还能把你怎么样?” “上帝分配健康与死亡是不公平的,反正我会走在你的前边。”他说,“你记住,要是 那一天到来的时候,看在我们患难之交的份上,你到我的坟头前常来转转。还记得茶淀的坟 场吗,埋死人的地方是大芦花荡;这儿也不会比那儿强到哪儿去。要是坟前的木牌牌倒了, 你把它扶扶正;要是看着黄土少了,你给上边加点土——省得黄鼠狼之类的野物,把我的尸 骨给吃了……” 他说得很认真,虽然我想冲淡一下这种忧伤的气氛,但是硬是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我之 所以把葆琛的话,记得如此清楚,实因后来他对他自己的命运分析,大体贴近事实——当 然,他没有死在劳改队,而是活到了平反之后。说来也巧,他在平反之后的80年代,就与 我在北京的团结湖为邻,他的工作单位在轻工业部设计院,我工作在北京作协和全国作协; 由于昔日患难的友情极为深厚,往来颇多。在1993年的夏天,他终于因心脏病两次开膛破 腹,病故于协和医院。当年他仅仅58岁。十分巧合的是,他与我的母亲葬于同一公墓之 内,因而每年清明,我去为母亲扫墓时,必去葆琛的墓前献花——这是他在劳改队时就说过 了的事,我牢牢记于心扉。 此外,另一件被他预卜到了的事情,就是在他那天倾吐忧伤之情不久,山西作协的杏绵 大姐,便又有书信飞来。她说,作协评论家李国涛,与劳改局的头面人物有些往来,近几天 内将去询及有关这方面的政策问题。信中叫我不要怀有希望,但他们是会为此事尽力的—— 因为各地文联,都需要有创作实力的人才云云。当时,全场全力以赴地筹办化工生产的机器 设备,我每天加班加点地干着除锈工作(因其设备大都是从其他化工厂运来的陈旧机器), 化工车间的未来人员,每人手持一把铁锤,击落着管道上的斑斑锈迹,因而叮叮当当震耳欲 聋的声响,从早上响到大黑。那是一件十分招人心烦的活儿,只是我在那一段日子里,由于 在绝望中看到一点渺茫的希望,常常置耳旁的“杂音交响乐”于不闻。 我浸沉在我反刍生活的快乐之中——十几年内多少生活场景,像画面一样从我眼前流 过。当然其中多是悲怆的乐章,但是回忆悲怆既是一种精神折磨,也是一种精神享受;因为 它可以化眼前的喧嚣世界于一片肃穆之中。我想的问题很多很多,从自身的囚徒生涯联想到 中国历朝历代,对于文人的流放——历史还是进步了不少,当今的劳役犯脸上不再刺字,虽 然还有历史遗留下来的株连,但没有昔日的满门抄斩,如果像古代帝王那般,这个大辛庄农 场的生灵,则不会存在至今——那么,谁去大轮窑烧砖?谁去张家口学习化工?谁去生产机 器零件?谁去设计化工车间的厂房?在叮叮当当的击打声中,我的思绪又从中国飞出了国 界,想那沙俄时期的大文豪陀斯妥耶夫斯基,不是被拉到刑场上之后,才被沙皇赦免一死的 吗……我自知这是一种阿Q式的自我平衡,因为只有找到这个法宝,才能有一点点自我安 慰。 但是,我的阿Q平衡法,也有出现失灵的时候。那就是当我的思想坐标,移位到当今世 界。比如,突然想起了美国的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已经飞上了月球(偶然在报纸上见到), 便立刻觉得眼前的一切都失去了颜色——始自建国后的五七年人斗人的开始,已经有十几个 年头了;“文革”后停产闹革命,全国都进入人斗人的黑网之中。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开始 了探索宇宙,我们却津津有味,没完没了地斗来斗去,不知何时何日方能休止。我们的中华 民族,将来在地球上将如何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