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恩格斯《论早期基督教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22,页541。
① 转引自茅家琦《太平天国对关系史》,页19。
② 《太平天国起义记》,《太平天国》(六),页864。
-----------------------------------------------------------
在目标设计上,基督教主张人们忍受现实生活的苦难,对剥削与奴役逆来顺受,摈弃对压迫者的反抗和斗争,要贫苦人民安于命运,期待身后灵魂升入天堂,获得心灵上的解脱。拜上帝教则强调人们起来扫除妖魔,诛灭阎罗妖,"扶主打江山",改变现实社会,创建平均温饱的"小天堂",争取自身的解放和幸福。至于身后的天堂则称为"大天堂"。这样,广大教徒的奋斗目标定位在对现实社会的改造和建设,从而投身太平天国运动,形成反清斗争的强大物质力量。
在教义上,基督教与拜上帝教也大有差异。
拜上帝教虽与基督教有直接渊源,但却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成份,即使是上帝耶和华,洪秀全也考证出不是西方所独有的。"自盘古以下至三代,君民一体敬皇天"。皇天就是上帝耶和华。中国和外国原来都信奉同一上帝,所不同的是,番国一直坚持下来,而"中国行这条大路,到秦汉以下则差入鬼路,致被阎罗妖所捉。"①上帝是"天下凡间大共之父"②。而且被描绘为一个中国式的神,所穿服饰也中国化了:"身穿黑龙袍,头戴高边帽,满口金须拖在腹上",③一副中国老者仪表风度。
-----------------------------------------------------------
① 《天条书》,《太平天国印书》(上),页27。
② 《原道醒世训》,《太平天国印书》(上),页15。
③ 《太平天日》。
-----------------------------------------------------------
洪秀全出于自己的政治功利,不仅将上帝中国化,而且将基督教世俗化和人格化。他声称上帝是其父亲,耶稣基督是其长兄,他本人则是天父的次子。兄弟俩一个被上帝(父亲)派到西方,一个被派到东方,来拯救世上受苦受难的群众。在那凡人不可至的天国,有天母、天嫂,俨然是人间的帝王之家。洪秀全的血管中流淌着上帝的高贵的血液,而基督教中的上帝却是无形的抽象存在,根本没有具体形象,遑论上帝的家庭。
在基督教中,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圣父即是上帝,圣子就是耶稣,圣灵是耶稣死后上帝派到人间来感化人的神灵。在马礼逊圣经译本中,将圣灵译成"圣神风",洪秀全并不理解,遂牵强附会认为,"圣神风"是"圣神上帝之风,非风是圣神也,风是东王、天上使风者也。"①因此,他又将冯云山说成"云师",萧朝贵是"雨师",韦昌辉是"雷师",石达开是"电师"。将风、云、雨、雷、电与太平天国首义诸王联系起来。"三位一体"的本义在拜上帝教里消失了,变成了三神分立,而且还加上诸王的神灵,和中国民间传说中的迷信沟通,也合乎儒学的天人感应。
-----------------------------------------------------------
① 《钦定旧前遗诏圣书批解》。
-----------------------------------------------------------
拜上帝教的宗教伦理观也迥异于基督教。基督教从个人本位观出发,偏重于个人的价值实现。基督是最完美的道德样板,他追求精神的幸福和超脱,忍耐人世间的一切痛苦和灾难,为拯救世人献出生命,却实现了至尊至贵的个人价值。拜上帝教则以儒学的三纲五常为伦理道德的核心,以社会为本位,直接效忠和献身于天王和太平天国,谋求建立美好的社会,从而实现自身的幸福。但是,人们的个人思想行为又必须适应和服从社会利益,不宜与社会悖离和抵触。拜上帝教主张政教合一,而且以严格的组织纪律约束信徒,个人的自由发展受到压抑和束缚,但能够汇聚为强大的群体力量。
在宗教仪式上,拜上帝教一面沿袭了基督教的洗礼、礼拜、祈祷、唱赞美诗、讲道理等仪式,一面又揉台了中国拜神仪式,烧香、叩头、献茶祭祀等内容,而且经常借此展开政治教化和宣传,对教众进行思想教育和统合工作,"讲道理"就是明显的例证。
因此,从政治目的、宗教理论、教义和仪式等方面,拜上帝教咸与基督教差异颇大。在政治功利和若干重要理论上二者则正相反对。不少外国传教士对此大失所望,转而攻击和否定拜上帝教,反对太平天国运动。另一些传教士也深感忧虑,但仍然倾向改造和引导政策,试图修正拜上帝教的理论和教义错误。洪仁玕熟悉拜上帝教的历史和教义,流亡香港时,曾向韩山文作了详细陈述。当然,他对拜上帝教也是颇为认同和信崇的。及至香港期间,他接触最多的是西方传教士,全面和系统地学习了基督教理论与教义,接受了洗礼,成为一名基督徒,被外国传教士评价为"香港的一位最真诚、最有成效的布道师"。①洪仁玕遂把圣经作为信仰的指针,赞美它"非人乎所作","心心印,句句真"。西方传教士最初目的是将洪仁玕塑造成一个为他们所用的传教士。未久,因为其天王族弟的特殊身份,洪仁玕被寄于更大的宗教和政治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