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文学经典 » 名家作品 » 茅盾文学奖作品集第三届《金瓯缺》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她有数不清套数的新妆,即使在她当了寡妇以后也没有改变生平喜欢设计新妆、裁制新妆、改换新妆的癖好.这真可算得是"寡人之癖"了.可是令晚她要试换的这套新妆却是不同往常、不同凡响.它是花了几天时间,急忙赶制出来以应明天亲莅战场上督战时穿戴之用的一套全银纯素明光鱼鳞细铠,加上一顶耀霜凤翅盔.它们挂在铜镜旁的壁间,眨着千百只魔鬼的眼睛,似乎正在搔爬她心头的痒处,又没有搔得很畅快.这对她构成了极大的引诱力,使她迫不及待地把它们穿戴起来,禁不住一声从内心中发出来的欢呼.
可以给萧皇后戴上许多光荣的头衔:
她是贵妇人、是王妃、是皇后,现在又是事实上的女皇帝.
当她机变百出,左右逢源地协调百僚、莅朝临政时,确确实实是个政治家;当她纵横捭阖、操纵自如地与使节们进行谈判时,她很像个老练的外交家;她当上王妃后,劝说耶律淳施舍出十多万缗的钱财修庙缮寺,如今燕京城里的悯忠寺、北极庙、净垢寺三大古刹中都竖着善男子耶律淳信女萧普贤女敬舍助修的石幢石塔,她在那里顶礼膜拜,专心朝佛,俨然就是个虔诚的宗教徒;谁又想得到当她还是个闺女的时候,就喜欢到口外塞北去参加贵族男子们大规模的围猎,夹在骑射绝伦的武士们之间,她照样骑得劣马,挽得柘弓,有时也射倒一头、两头麋鹿,在胆识和技艺两方面,都不愧是一个受过良好训练的猎手.
她还是个语言专家,识得契丹文、汉文和西夏文,能够同时与几个部落的人用不同的语言说话.
最后,在生活的舞台上她又是一个演技优秀、表情逼真的表演艺术家,在一场戏的几个分幕中,她可以同时扮演悲悼的未亡人、庄严的女皇帝、带兵出征的指挥官等等不同的角色,演来都丝丝入扣,恰到好处.总之,她是无所不能的,她的聪明、能干就表现在她可以随心所欲地变成她所需要变成的人.尽管如此,从本质上说来,她首先还是个爱娇的女人.一个善自修饰的美丽的贵妇人在生活中永远离不开一面宝镜和一套新妆.当这两件合并到一起占据着她的全部心灵时,她可以完全忘记自己的政治、外交、军事的活动,自己正在扮演的各种角色,而穿上这套新妆,对着这面宝镜变幻出千百种表情、引起千百种联想,终于把她的内心深处完全照出来,达到心神俱化的程度为止.
明天的战争可能是一场决定生死存亡的战争,想起这个来免使她有点扫兴.她是个乐观主义者,暂且把它撇开不管,先欣赏欣赏自己在宝镜中反映出来的美妙身段再说.萧皇后已经接近中年的危险年龄,即使每天十分劳瘁辛苦地处理着军国大事,还是不能够完全消化掉她从丰富的营养中摄取得来的脂肪,因而使她显得比自己愿意看到的更为丰满些.
辽的贵妇人和唐朝的贵妇人一样都喜欢肌肤丰泽、身体微胖,这是从奴隶主诗人歌颂的"硕人颀颀"以来剥削阶级的传统审美标准.可是体态丰腴毕竟标志着一个妇女已经步入中年,丰腴得略为过头一些,就会流入臃肿一途.一个绝对完美的女性,应该在丰腴之中带有一点袅娜之态.因此萧皇后更加注意控制饮食、防止发胖,她竭其所能地保持着最大限度的苗条.她把自己的实行素食称之为"为先皇帝荐福".好个聪颖贤惠的女人!她做一件事,说一句话都要达到好几重目的.可惜先皇帝地下有知,肯定不会从她的这种荐福中得到安慰——如果先皇帝在地下变得比活在人间时更加聪明一点的话.
这套银铠是按照她的既丰腴又苗条的身材打成的.她以女性特有的细心亲自画出图样尺寸,送去制作后又修改了两次,才可能把它制成得如此完美.现在穿在她身上,既没有一点空宕宕过宽的感觉,也没有紧绷绷显得过窄的感觉,两者都会无情地破坏穿着者的美观.对她来说,铠甲防护身体的实用价值远不如装饰自己、以壮观瞻的美观价值重要.平心而论,她为这套铠甲化费的心思远远超过她为准备这场亲征所花的心思.她的这番劳苦得到了酬报.现在她穿挂上它只觉得它无一处不妥贴合身,无一处不使她显出秀逸绝伦.甚至这两根专为标志丧服用的素绢飘带,长长地垂在胸前,也成为一项美丽的装饰品.她一向珍视自己的美,一向对自己别出心裁设计出来的新妆感到满意,但是一套不能够用颜色来点缀的素白银铠竟然也能达到这样空前的效果,却是今天第一次的发现.为了这,她真要感谢先皇帝恩赐给她的这个独一无二的机会.
她不断地抚弄着胸前的两根飘带,不断地变换着自己的姿态,从这边侧过身去,又从那边侧过身来,眼睛一直没有离开过宝镜.她的活跃的头脑里迅速出现无数绮思遐想:今夜满天星斗,明天肯定是个好天气.在朝阳还没露面以前,她就在李奭率领的三百名宫廷侍卫的护卫下,奔赴前线.这时地上的重霜还没融化掉,山野田间都是一片银装世界,朔风猎猎,卷舞着那面用蓝色的犬牙镶边的素帛大旗.这时他们已经驰近芦沟,初冬的朝阳冉冉上升,化出万道金光,把她的这身银装和胯下的银鬃白马、用银子打成的马具、足镫,一齐照耀得熠熠闪光.在万众喧呼中,她不暇和哥哥打个招呼,就带了这三百名披着猩红罩袍的侍卫投入战斗,扑入宋军阵地,东西驰突.那些宋军肯定都穿着深灰色的铠甲,像野猪般地嚎叫着,顷刻间,就被她的侍卫打得稀里哗啦,溃不成军.他们追过芦沟河,一直追到白沟河,然后她雄踞在虎帐中,一脚踏在椅子上,挑起双眉,叱咤风生地接受童贯、刘延庆亲自送来的降表,喝令侍卫把他们叉出帐外去.
在想象中.这面镶蓝的素帛大旗和三百领猩红罩袍都占着重要的地位.她历来就是个图案和色彩的设计专家,素白需要用艳红来衬托,她的英武和妩媚也得这三百名侍卫来衬托,这些都是她在事前反反复复考虑着的问题.一旦将成为事实,她的踌躇满志的神情可想而知.这就怪不得她要在宝镜中露出嫣然一笑.
然后她在几名宫女的帮助下,恋恋不舍地卸去银甲.不是因为它的重量,而是因为它的装饰性的附件特别多,穿挂它和脱卸它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需要很多的人手才能做得成功.
试穿铠甲还不过是萧皇后晚妆的前奏曲.卸去了银盔,银甲,换上便装,这才真正开始了她的晚妆.晚妆是她生活中一件大事,要花去几乎与她坐朝听政同样多的时间.不适合在大庭广众面前出现的脂粉、丹膏、眉黛、饰物在这里得到充分的补偿.她梳了又梳、涂了又涂,饰物戴上了又卸下,卸下了又戴上另一件.她在妆台旁逗留得那么长久,以致她在镜子里看见一名站在身后的贴身宫女居然敢于在口角边流露出这样一个讽刺的微笑:"耨斡麽①要把这面大铜镜照穿了,照透了,照成几个窟窿,才算过足照镜瘾."这个宫女一时疏忽,认为躲在可敦背后的讥笑是安全的,没想到在这间镜室里没有一个小动作逃得过她的眼睛.镜子历来是窥测秘密的侦探,发人隐私的告密者,对它不加警惕,就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幸而这个时候耨斡麽也有自己的隐私,也生怕被别人从镜子里窥探她的内心.她没有生那宫女的气.反而好声好气地把她们一个个打发走了,然后独自退入一间密室.
(六)
这是一间充满珠光宝气,令人目眩神摇的密室.似乎二百年来辽的最高统治者从广大人民身上刮来的脂膏血肉全部换成金银珠宝,集中地储藏在这间密室中了.密室的本身结构,在皇宫中也是豪华绝伦、首届一指的.它的特殊用途,决定了它在建筑上的特点是保密性强.与它毗邻的房间里装有暗门与它连通,又有一道暗门装在一条甬道的尽头处作为它的出口.巧匠们把暗门造得天衣无缝,乍看起来和墙壁完全一样,只有触发了机栝消息,墙壁自动向两边移开时,才露出有着几重锁钥的门.使用者还怕它不够保密,把墙壁用厚密的帷幕、壁衣遮盖起来.但它毕竟还造在宫门之内,只有极少数参与皇帝的私人秘密生活的亲信人才知道在后苑一道比较不那么显目的宫门内有这条秘密甬道和这间密室.
这间密室是著名的风流皇帝天祚帝特别建造起来,专门辟为与宫外妇女幽会之用.为了在这些妇女面前炫耀皇家的豪富阔绰,他逐步把内府珍藏的宝物移置到这里来.天祚帝匆匆逃出燕京时,只想到逃命要紧,既忘记了这间密室中的宝藏,也忘记了从中京带来二千只装满珍宝的麻袋,只带得几匹千里马,就落荒逃进阴夹山.因此,这些宝物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耶律淳继位后,因为年老多病,用不着这间密室,现在就归萧皇后全部继承和享用了.当她哭哭啼啼地对臣僚们说到要保有"先皇帝"留下的宝贵遗产时,很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这间密室.
她独自、完全地享有了它.
她不允许任何人,即使是绝对亲信的贴身侍女们倘非得到她的召唤也绝不允许闯入密室.唯一的例外,只有那个持有甬道暗门钥匙的唯一的人才可以随时进来供奉伺候她.
耶律淳死后,萧皇后成为一个寡妇,她像任何寡妇一样,有权利找个替代丈夫的人.问题在于她所处的那个时代,她所处的特定地位不允许替代者取得公开、合法的身份,迫使她只能采取这种神秘化的形式.其实,这种形式不但在辽,即使在宋朝的上层社会中也是数见不鲜,习以为常的,也是不公开地"合法"化了的,只是聪明人大家心照不宣而已.
这也算得是辽廷贵族模仿汉化生活学得很到家的一个例子.
第 198/377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