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怎么也找不著了,非常懊丧,有人劝他不要找了,因为来稿者不
过是无名小卒,其诗文只有十二行,按编辑部规定是可以不予回音、
不予退稿的;他却不能忘怀,他费时一下午,翻遍桌上、抽屉中所有
的纸片,去寻觅那首小诗,竟毫无踪影……第二天,他下了更大的决
心,甚至趴到地上,搜寻柜橱下面,终于从柜橱下蛛网密布的角落里,
找到了那首小诗。最后那首小诗被发表了出来,给作者极大的鼓舞,
在首次成功的激励下,那作者的创作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后来又陆续
发出了许多短诗,组诗,目前竟俨然成为所在省份的一颗文学新星。
当记者问到韩一潭从这桩事中总结出什么经验时,韩一潭风趣地说:
「我的经验教训是——必须去买一方镇纸,压住我桌上的每一篇稿纸,
不让它们被风刮跑。」他那办公桌上,后来果真出现了一方铜制镇
纸……张奇林读完有关韩一潭的报道,不禁感叹地说:「各行各业部需
要韩一潭这种伯乐啊,我们局里要多几个韩一潭,事情就好办多了嘛!」
当时他的女儿张秀藻在一旁咯咯咯地笑了:「爸,您知道吗?韩一潭就
住在咱们院里!」张奇林吃了一惊:「邻居?」张秀藻笑得更凶了:「爸,
您的官僚主义真够可以的!韩一潭就住咱们前边西小院里,您到现在
才知道!」
那篇报道的功效,首先是编辑部每天的诗稿暴增,而且来稿要么
在信封上就写明是寄 「韩一潭同志亲收」,要么就在里面附上给韩一潭
的信;其实报道见报前,韩一潭已经不看自发来稿了,编辑部新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