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掀起的这股建造 「小厨房」、并在七十年
代末已基本使各个院落达到饱和程度的风潮,也只能是从睁一只眼闭
一只眼到心平气和地默许。「小厨房」在北京各类合居院落(即「杂院」,
包括由大王府、旧官邸改成的多达几进的「大杂院」和由四合院构成
的一般 「杂院」)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大大改变了北京旧式院落的社会
生态景观。这是我们在想象今天北京的四合院面貌时,万万不能忽略
的。
我们所进入的这个四合院,目前除了张奇林家通了自用的自来水
管外,其余各家都还公用一个自来水管,它的位置,在垂花门外面的
西侧。进入冬季以后,为了防止水管冻住,每次放水前,要先把水管
附近的表井 (安装水表的旱井)盖子打开,然后用一个长叉形的扳子,
拧开下面的阀门,然后再放水;接完水后,如果天气尚暖,可暂不管,
以便别家相继接水;到了傍晚,或天气甚为寒冷时,则必须「回水」
——先用嘴含住放水管管口,用力吹气,把从管口到井下阀门之间的
淤水,统统吹尽 (使淤水泄入到旱井中),然后,再关上井下闸门,盖
上井盖,这样,任凭天气再冷,水管也不会上冻了。对于当今这样用
水的成千上万的北京杂院居民来说,这里所讲述的未免多余而琐屑,
但是,几十年后的新一代北京居民们呢?如果我们不把今天人们如何
生活的真实细节告知他们,他们能够自然而然地知道吗?即如仅仅是
六十年前的北京,我们可以估计出来当时许多居民是买水吃的,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