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人也为人所爱,可现在却安息在
佛兰德战场
继续和敌人战斗吧
颤抖的双手抛给你们
那熊熊的火炬,让你们将它高举
你们若辜负死去的我们
我们将不会安息,尽管虞美人
染红佛兰德战场[117]
这首诗后来在世界各地转载。在美国,一名叫作莫伊纳·迈克尔的基督教青年会工作人员深受感动,于是发誓余生都会佩戴一朵虞美人。1918年11月——此时距离麦克雷在滨海布洛涅协约国医院逝世(死因为肺炎)已有十个月——迈克尔的一位朋友发起了一个计划:在法国用布制作虞美人,售出后所得收入用来帮助难民重返被战争破坏的家园。1921年英国皇家退伍军人协会成立时,她成功说服协会接纳她的这一计划,而且在当年第一个荣军纪念日,退伍军人协会全员佩戴了法国制造的虞美人。布制虞美人售得10.6万英镑,退伍军人协会立即制定计划,将生产线转移到英国。近一个世纪后,最后一名幸存的“一战”老兵去世,武装冲突还在世界各地继续着,但人们依旧用佩戴虞美人的方式来纪念那场“为了结束战争而打的战争”。荣军纪念日的虞美人不仅代表着希望战胜了经历,在这个充斥着朝生暮死的人造品牌形象的世界里,它们还成了最为常青的自然象征符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