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官服
第二节 男服
第三节 贵妇冠服
第四节 一般女服
第五节 梳妆
第六节 戎服
第十章 结束语
辅文图片
前言
每当人们走进历史博物馆那宽敞而明亮的展厅时,总是第一眼就可以看见原始人那繁忙的生活场景:有的围聚在火堆边烧烤兽肉,有的在原始森林中采集野菌,有的举着尖利的石块在追逐赤鹿和野牛,有的正站在湍急的流水中叉鱼……而当你再仔细观察的时候,你就会惊奇地发现,原来这些原始人除了用一块毛茸茸的兽皮或用绿叶编织成的草裙遮蔽着部分下体之外,几乎全身都裸露着,根本没穿什么衣裳。有少数人,则在脖颈或手腕处佩戴着用兽齿或河蚌等串成的装饰物……看到这些,也许你会发生疑问:为什么我们人类祖先的服装和佩饰会如此简单粗糙,而我们今天却那样丰富多彩?我国的服饰又是怎样由原始萌芽状态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我国历朝历代的服饰又是怎样的?有哪些主要形制和特点?为什么我国会享有“衣冠王国”的美誉?要弄清这一连串的问题,还是让我们从人类服饰的起源说起吧。
第一章 服饰的起源与演变
在遥远的古代,人类穴居野处,过着原始生活。那时,人们只知道用树叶草葛遮挡烈日,防御虫蛇的啃咬,风雨的侵袭,保护身体。或者是为了猎获野兽,把自己伪装成猎物的模样,如头顶兽角、兽头,身披动物皮毛,臀后拖着长长的兽尾,以便靠近目标,提高狩猎效果。后来,才逐渐懂得用猎获的赤鹿、斑鹿、野牛、羚羊、狐狸、獾〔huan欢〕、兔等野兽的皮毛把身体包裹起来御寒保暖,即古人所谓的“衣毛而冒(覆盖)皮”(《后汉书·舆服志》)。而这种完全出于实用的考虑,正是人类衣服和装饰产生的主要动因。至于为了遮羞或美饰则是后起的想法,是在人类形成了道德感、性羞耻心与审美观才产生的。当然,人类这些最初用以遮体的兽皮、树叶或用作伪装的兽角、兽头、兽尾,还只能说是服饰的雏形。到了人类学会磨制骨针、骨锥,缝制衣服,人类的服饰才脱离萌芽状态。这从旧石器时代的周口店山顶洞人①、山西朔县峙[shi 世]峪人②和河北阳原虎头梁人③等遗址发掘出的各种兽骨制成的骨针、骨锥,可以得到有力的证明。这些骨针和骨锥,虽然远不如今日的钢针、钢锥那般锋利,但以骨针针孔之细小、针体之短小圆滑及骨锥之尖锐,就当时的打磨水平而论,已经是相当精巧的了。
在山顶洞人的遗址及许多古墓葬中,还发掘出不少用天然美石、兽齿、鱼骨、河蚌和海蚶壳等经打制、研磨和钻孔串连而成的头饰、颈饰和腕饰等装饰品。它们大小不一,有圆有扁,尽管今天看来很粗糙,但足以说明,原始人已懂得佩戴饰物以表示对渔猎胜利的纪念,并美化自己。正如普列汉诺夫在《论艺术》中所说:“这些东西最初只是作为勇敢、灵巧和有力的标记而佩带的,只是到了后来,也正是由于它们是勇敢、灵巧和有力的标记,所以开始引起审美的感觉,归入装饰品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