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要尽量少用话中有话的句子。比如,刚才诸葛方说的3句话都容易让人理解为话中有话,弦外有音。第一句“该来的不来”,使人想到“不该来的来了”;第二句“不该走的又走了”,言外之意就是“该走的没走”;第三句“该来的没来,不该走的又走了”话中话是“我们即是不该来的,又是该走的”。因此,6位客人走得一个不剩。所以,我们在需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时,话一定要说得明确、具体、千万不要模棱两可,不要用那种话中有话的句子,以免引起误解。
②不要随意省略主语。从现代语法看,在一些特殊的语境中,是可以省略主语的。但这必须是在交谈双方都明白的基础上,否则随意省略主语,容易造成误解。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在一家商店,一个男青年正在急急忙忙挑帽子,售货员拿了一顶给他,他试了试说:“大,大。”售货员一连给他换了四、五种型的帽子,他嘟囔着:“大,大。”售货员仔细一看,生气了:“分明是小,你为什么还说大?”这青年结结巴巴地说:“头,头,我说的是头大。”在场的人都忍俊不禁。
之所以造成这种狼狈的结局,就是这位年轻人省略了他陈述的主语“头”。
③要注意同音词的使用。同音词就是语言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在口语表达中脱离了字形,所以同音词用得不当,就很容易产生误解。如“期终考试”就容易误解为“期中考试”,所以在这时不如把“期终”改为“期末”,就不会造成误解了。
④尽量不要使用含糊不清的话语。例如“适当的”、“好像是……”、“大概”、“可能”、“估计”等等。这类话两可之间,空洞含糊,听了叫人如坠云雾之中。
第六课 伶牙俐齿口才好说话要尽量讨人喜欢
诸葛亮的女儿诸葛圆圆买了一条新裙子,回到家里便迫不及待地穿在身上,还兴奋地让哥哥诸葛方估计一下价钱。
“35元。”诸葛方想了想说。
“哼!”圆圆不高兴了。
在一旁的诸葛亮搭话了:“我看起码得180元。”
“100元,还是爸爸看得准。”圆圆高兴了。
“我的误差是65元,爸爸的是80元,你怎么反而说爸爸看的准?”诸葛方犹自不服。
诸葛亮笑了笑说:“阿方,妹妹不高兴不是因为你猜的价格不准,而是因为你犯了说话的一大忌讳。记住,为了说话讨人喜欢,在估计别人买的东西价格时要适当‘拔高’。”
诸葛亮解释说,买东西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再平常不过的一种日常生活行为。在我们的心中,能用“廉价”购得“美物”,那是善于购物者所具有的品格,那是精明人的一种象征,虽然我们不会,也不可能都是善于购物者,但我们还是希望我们的购物能力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当我们买了一件物品之后,如果自己花了50元,别人认为只需30元时,我们就会有一种失落感,觉得自己不会买东西;但当我们花了30元,别人认为需要50元时,我们则有一种兴奋感,很会买东西。由于这种购物心态的存在,估计别人买的东西价格时适当“拔高”这种说话技巧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在品评别人所购物品时,对其价格故意高估,往往使对方高兴,求得更好的心理相容。
“此外,你们要注意的是,”诸葛亮看了看儿子,又看了看女儿,一字一板地说,“在估计别人年龄的时候适当压低。”
他解释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永远年轻。因此,成年人对自己的年龄非常敏感。如一位三十出头的小伙子被看作中年人,他能自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