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好,爱一个人不容易,真正爱上一个人,不管她遇上多么大的不幸,都是不会动摇爱的决心的,相反,还要帮助她从不幸之中解脱出来。如果你感情用事,并不是爱她,而是在害她。她不会为此而感谢你,相反会恨你。坏人总是要受到惩处的,这要靠法律。车间主任的行为是犯法的。这样吧,我帮你和你的未婚妻运用法律的手段来惩处车间主任吧,我相信,法律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的。”
小王听了小李的一番话,打消了复仇的念头,并最终运用法律惩处了那位车间主任。
这个例子中,小李听了小王的请求,并没有感情用事,而是先讲了一番道理,并把话题的重心由复仇转移到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小王从道理中明白了自己的糊涂用事,从重心的转移中得到了问题的圆满解决。小李也由此拒绝了小王复仇的请求,这就是“献可替否”的妙用。假设小李不这样做,而是满口答应帮助小王去复仇,那肯定要发生悲剧,到头来吃亏的是自己。
(3)敷衍式的拒绝,含糊回避
敷衍式的拒绝是最常见最常用的一种拒绝方法,敷衍是在不便明言回绝的情况下,含糊回避请托人。敷衍是一种艺术,运用好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有一次庄子向监河侯借贷,监河侯敷衍他,说道:“好!再过一段时间,等我去收租,收齐了,就借你300两金子。”监河侯的敷衍很有水平,不说不借,也不说马上借,而是说过一段时间收租后再借。这话有几层意思:一是我目前没有,现在不能借给你;二是我也不是富人;三是过一段时间不是确指,到时借不借再说。庄子听后已经很明白了,但他不会怨恨什么,因为监河侯并没有说不借给,只是过一段时间再说而已,还是有希望的。
敷衍式的拒绝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推托其辞。在不便明言相拒的时候,推托其辞是一种比较策略的办法。人处在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中,互相制约的因素很多,为什么不选择一个盾牌挡一挡呢?如:有人托你办事儿,假如你是领导成员之一,你可以说,我们单位是集体领导,像你的事儿,需要大家讨论,才能决定,不过,这件事恐怕很难通过,最好还是别抱什么希望,如果你实在要坚持的话,待大家讨论后再说,我个人说了不算数。——这就是推托其辞,把矛盾引向了另外的地方,意思是我不是不给你办,而是我办不了。听者听到这样的话,一般都要打退堂鼓,会说:“那好吧,既然是这样,我也不难为你了,以后再说吧!”
②答非所问。答非所问是装糊涂,给请托者以暗示。
如:“此事您能不能帮忙?”“我明天必须去参加会议”。
答非所问,婉拒了对方,对方会从你的话语中感受到,他的请托得不到你的帮助,只好采取别的办法。
③含糊拒绝法。如:“今晚我请客,请务必光临。”
“今天恐怕不行,下次一定来。”
下次是什么时候,并没有说定,实际上给对方的是一个含糊不定概念。对方若是聪明人,一定会听出其中的意思,而不会强人所难了。
(4)引用名人名言、俗语或谚语
在拒绝别人的时候,引用名人名言、俗语或谚语等来作答,以表明自己的意思,或佐证自己的观点。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很明显的,既增加了说话的权威性与可信度,又省去了许多解释和说明,还能增添口语的生动性与感染力。例如:
汉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死去丈夫后,看中了朝中品貌兼优的宋弘。一次,刘秀召来宋弘,以言相探:“俗话说,人地位高了,就改换自己结交的朋友;人富贵了,就改换自己的妻子,这是人之常情吗?”宋弘回答说:“我听说‘患难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意思是:人在生活贫困、地位低下时候的朋友不能忘记,最初的结发妻子不能让她离开身边’”。
宋弘自然深知刘秀问话之意。但他进退两难。应允吧,有悖自己的人品,也对不起贫贱相扶的妻子;含糊其辞吧,还会招来麻烦;直言相告吧,既不得体,又有冒犯龙颜之患,所以他也引用古语来“表态”,委婉而又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5)截断对方的问话或请求
截断对方的问话或请求,在他还没有说出,或者还没有说完某个意思时,即作出错答,也是一种很好的拒绝技巧。为什么不等对方问清楚,就要抢先回答呢?可能有以下的两种原因:一是等对方把问话全说出,就会泄露出某种秘密,难以收拾;二是待听全问话再回答,比较被动,不好应付。因此,考虑到对方要问什么,在他的问话未说完时,就迅速按另外的方向思路作回答,一是可以转移其他听众的注意力,二是可以使问者领悟,改换话题,免于因说破造成尴尬局面和其他不良后果。比如:
一对青年男女在一起工作,男方对女方产生了爱慕之情,男方急于要表白心愿,女方虽心领神会,但是,却不愿将友情向爱情方面发展,女方认为还是不要说破,保持一种纯真的朋友情谊为好。于是,出现了下面的断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