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六年春,诸葛亮率大军一出祁山,以马谡为先锋督军。
由于马谡拒谏,致使战略重地街亭失守。诸葛亮顿足长叹道:“大势去矣!这都是我用人不当的过错啊!”于是密传号令,教大军暗暗收拾行装,以备起程退回汉中。又派心腹之人,分路去报告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的官军和百姓,全都撤入汉中地区。
诸葛亮分拨已定,忽然探马来报说:“司马懿引大军15万,望西城这边蜂拥而来!”
诸葛亮这时身边没有别的大将,只是一班文官,所带的5000名军士已派出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下2500人在城中。
众官员听到这个消息,全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眺望,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往西城杀来。诸葛亮传令,教“将旗帜全部藏起来,诸军各守城铺,若有自行出入或高声讲话的,立即斩首!大开四面城门,每道门用20个军士,扮作百姓的样子,洒扫街道。魏兵来到的时候,不许擅自行动,我自有计策。”诸葛亮仍身披鹤氅,头戴纶巾,领两个小童携一张古琴,来到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弦。
司马懿的大军前队来到城下,见到这般情景,全都不敢进城,急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不信,叫三军停住,亲自飞马过去,远远地观看,果然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边站着一个童子,手捧宝剑;右边站着一个童子,手执凤尾。城门内外,有二十来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一见心中大惑不解,便来到中军,叫后军变前军,前军变后军,向北山退去。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道:“说不定诸葛亮城中没有军,故意作出这种姿态?父亲为何就退兵了呢?”
司马懿道:“诸葛亮平生谨慎,没有冒过险。今日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军若攻进城,一定会中他的计。所以应当速速退兵。你这小辈懂个什么?”
诸葛亮见魏军走远了,大笑起来。众官无不惊骇,问诸葛亮道:“司马懿可是魏国名将,今日统率15万精兵来到这里,一看见丞相掉头便走,这是为什么呢?”
诸葛亮道:“他料我平生谨慎,从不冒险行事,而今日这般大模大样,一定是城中藏有伏兵,所以就后退了。”
讲完了当年的故事,诸葛亮给儿子出了一道思考题:“你知道我比别人高明在什么地方吗?”
诸葛方说:“胆子大,不怕冒险。”
诸葛亮说:“其实并不是我冒险,而是我迫不得已,急中生智罢了。你要想比别人计高一筹,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要作一个有智慧的人。”
第四课 灵活思考善创造 好汉也提当年勇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诸葛亮随时随地都给儿子上课。不管在书桌旁,还是在散步的时候。山间的空地和小路都成了他向儿子传授知识的课堂。
一天,两个人散步的时候,诸葛方问道:“爸爸,你已经教给了我许多知识和生活道理,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才能摆脱愚昧,成为有智慧的人。可是,究竟智慧本身是什么呢?人怎样才能得到智慧呢?”
诸葛亮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义,弄清这个问题也十分重要。他想了想,就对儿子说:“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也就是说,真理是对自然的正确认识。正确地认识了自然,并且用这种认识来指导他的行动,他就是有智慧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