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笑了笑说:“愿立军令状,3天办不成,甘当受罚。来日造起,到第三天,都督可派500人来江边搬箭。”
诸葛亮走后,鲁肃对周瑜说道:“这个人莫非是在诈我们吧?”
周瑜摇摇头:“他自己送死,并不是我逼他。你可去探孔明的虚实,然后来告诉我。”
鲁肃来见诸葛亮。诸葛亮说:“子敬得借我20只船,每船要军士30人,船上全用青布作幔,每船用束草千余个,分立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日包管有10万支箭。只是不能让公瑾知道,他若知道了,我的计策就会失败。”
鲁肃回报周瑜,果然不提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用箭竹、翎毛等物,自有道理。
周瑜大惑不解道:“看他3日后怎么交差!”
鲁肃将诸葛亮所需之物都备齐了,只等候调用。第一天不见孔明动静,第二天亦然。直到第三日四更天时,诸葛亮将鲁肃秘密地请到自己船中,说:“请先生同我一道去取箭。”便下令20只船用长长的绳索连接成一串,一直向北岸进发。
这天夜里大雾漫天,江上更是雾气重垂,人在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督促船只前进,到五更时候,已接近曹操水寨。诸葛亮让把船头冲西,船尾在东,一字摆开,军士皆藏身于青布幔中,然后下令擂鼓呐喊。鲁肃大惊道:“要是曹兵杀出来可如何是好?”
诸葛亮笑道:“大雾锁江,我料他定不敢出战。我们只在这里饮酒取乐,等到雾散了就回去。”
鲁肃一听哭笑不得,哪有心思饮酒,真是坐立不安。
却说曹操营寨中听得擂鼓呐喊,于禁等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道:“浓雾弥江,我军不可轻动,让弓箭手放箭!”然后又派人往旱寨里去叫张辽、徐晃各带弓箭军三千,火速赶到江边助战。
很快,约有一万多弓箭手往江中一齐放箭,箭如雨发,有的射落水中,有的扎在船边束草上。船因受箭而向一边慢慢倾斜。诸葛亮看看杯中之酒倾洒,便下令将船队调转,头东尾西,再靠近曹操水寨受箭,一面继续擂鼓呐喊。一直到太阳升起,雾气渐渐散开了,诸葛亮才下令收船立即返回。这时那20只船两边的束草上都已扎满了箭枝。诸葛亮下令各船上的军士齐声高喊:“谢曹丞相箭!”等到曹军寨中报知曹操时,这边船轻水急,早已放回去有20多里了,哪里还追赶得上,曹操见之,懊悔不及。
诸葛亮回到船中对鲁肃说道:“每只船上有大约五六千支箭,不费你江东半分之力,便得10万多支箭。明日就可用它来射曹军了,岂不是真方便吗?”
鲁肃唉呀呀道:“先生真神人也!却如何知道今日有大雾弥江呢?”
诸葛亮答道:“作为将帅,不会上网,不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各地的信息,那是庸才。我在3天前查阅了网上的天气预报,得知今天有大雾,所以才定下3日之限。”
讲到这里,诸葛亮得意地大笑起来。
诸葛方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听起来仍然觉得津津有味。他禁不住赞道:“真高,不亏是您的经典之作,果然有水平。”
不料诸葛亮对儿子的吹捧并不满意。他说:“这不是老爸最得意的创举,我还有更精彩的表演呢?”
“是吗?”诸葛方有些不相信了,他暗想:“爸爸吹牛的功夫居然了得。”
诸葛亮不管儿子怎么想,又讲起自己急中生智的又一“经典之作”——空城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