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要分析我自己文章的内容,是如何酝酿出来的,我想我不能— ”
沈君山立刻接着说:“就是您写文章前的一段经历,是不是一个意念要酝酿很久才写得 出来呢?”
三毛似乎透露了梦里的消息:“有一个故事已经埋藏了九年还没有写出来,但它总是跑 不掉,常常会回来麻烦我。这是一部长篇,我想可能到死都不会完成,可是它一直在我心里 酝酿,就是不能动笔。我希望有一天,觉得时间到了,坐下来,它就出来了。所以说,写作 的技巧不很重要,你的心才是重要的,对我来说灵感是不太存在的。
“看起来我的作品相当感性,事实上它是很理智的。如果我过分有感触的时候,甚至自 己对自己有点害怕。像这半年来,我只发表一篇较长的文章— 《背影》。
“在几个月前,报社的朋友常常跟我说:这是你最适合写作的时候,我总是跟他们说, “你们还是等,因为我在等待一件事情,就是‘沉淀’。我也的确把自己‘沉淀’了下来, 才发表了《背影》。”
《背影》好像也被选入《读者文摘》中文版。什么时候可以推出,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于是三毛就这一点加以说明:《背影》虽然入选,刊出日期未定,因为他们要做很多的考 证,很重视真实性。
“我的看法呢,一个艺术到了极致的时候,到底是真的或假的,根本就不重要了。但是 《读者文摘》要对它的读者负责,认为刊登的作品必须是真实的。
“《每月书摘》把我的作品翻译成十五国的语言,不过,我并不很看重它被翻译成几国 的文字,因为我看得懂的也很少。我认为作家写作,在作品完成的同时,他的任务也完成 了。至于尔后如何,那是读者的再创造。
“最近回台北来,碰到一个困扰的问题:就是参加座谈会时,很多人对我说:‘你和我 想象中的并不相同。’我觉得这也很好,于是跟他们说:‘不必与想象中的我相同,因为你 看我文章的时候,已经是你个人的再创造了,就像这么多人看红楼梦,每一个人看出来的林 黛玉都是不同的。’这是更有趣的事— 再创造。所以每一个有水准的读者,实在他自己也 创造了一个新的人物。你同意我的说法吗?”
沈君山这时说道:“我不晓得您对金庸的小说也很有兴趣,在这方面我有一点补充意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