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特对血液循环的研究只是刚刚开始,完成肺循环的研究之后,就要着手 体循环的研究了。然而却遭到了反动教会的残酷迫害。不但科学家自己献出了生命, 而且科学也因此蒙难。由于教会的迫害,血液循环的发现至少推迟了75年之久。直 到1628年才由英国的内科医生威廉.哈维(W.Harvey,1578-1657)基本完成。
维萨里、塞尔维特等科学家的遭遇和人体解剖学蒙难的史实告诉我们,科学成 果来之不易,它需要科学家们艰苦的劳动和顽强的斗争,甚至抛头颅、洒热血。只 有不畏辛劳、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人,才有希望登上科学的高峰。
亦凡公益图书馆(shuku.net)扫校 下一章 回目录
第三十一章 谁是说谎者
——发现吞噬细胞的欢乐与苦闷
在人类生活的漫长岁月中,七千多种疾病不断地袭扰着人们。为了保护人类的 身体健康,众多的医学家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同各种疾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要战胜疾病,首先要搞清人体生病的原因。这个问题曾经长期困惑着人们,各 种各样的猜测在民间流传。后来,医学的发展逐渐找到了科学的答案。法国化学家 路易斯.巴斯德(L.Pasteur,1822-1895)从葡萄酒变酸、蚕病、鸡霍乱和炭疽 病的研究中发现某些微生物可能是引起传染病的根源。这个设想后来被德国乡村医 生罗伯特.科赫(R.Koch, 1843-1910)所证实。为此,巴斯德、科赫都获得了 应有的荣誉。
但是也有些人对微生物的致病作用持怀疑态度。德国74岁高龄的卫生学家培顿 科斐(M.J.Pettenkofer, 1818-1901)为了证明微生物不足以使人致病,用自 己的身体做了一项实验: 1892年10月7日,培顿科斐当着提心吊胆的学生和证人的 面,将一试管每毫升至少有10亿霍乱弧菌的培养液一口吞下,还特意喝了一些碱性 苏打水,免得胃酸杀死霍乱弧菌。然后,他大声喊道:“现在我们来看,我是否染 上霍乱!”说来也怪,这位74岁的老人竟安然无恙。人们惊讶地看到,他除了一点 不治自愈的轻微腹泻之外,什么病也没有。于是,培顿科斐得出结论:“霍乱与细 菌无关!”
今天看来,虽然培顿科斐的结论的失偏颇,但这个实验也提出一个令人深思的 问题:为什么同样受到致病微生物的侵袭,结果有人生病,甚至死亡,有人却健康 如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