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回祖国了。
辜汤生从二十八岁(一八八五)起,入张之洞幕府,为张之洞主持英文译述,历时二十
多年,他说张之洞对他“虽未敢云以国士相待,然始终礼遇不少衰”。张之洞死后,他以二
十多年间见闻所及,写成《张文襄幕府纪闻》,对晚清掌故礼俗,多有生动的记述。另以英
文写《中国的牛津运动》(The Story of a Chinese Oxford Movement)一书。德国汉学家
卫礼贤(RichardWihelm)把它译为德文,名叫《中国反对欧洲观念之理由》,指定为哥廷
根大学哲学系学生必读参考书。民国以后,辜汤生又用英文写成《原华》(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一书,一名《春秋大义》,宣传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辜汤生晚年在北京大学教书,被人看做“老怪物”。但他的特立独行,却是一个不世出
的榜样。
桓宽:《盐铁论》
桓宽(前一世纪),字次公,河南上蔡人。汉朝自武帝起,大搞统制经济,用桑弘羊之
说,设榷酤(酒官卖)盐铁(盐铁官卖)之法。汉昭帝时,召集天下贤良、文学六十多人开
会,辩论得失。最后由倾向儒家的桓宽编成纪录,就是六十卷的《盐铁论》。
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不太重视财经的国家。中国人的财经之道,也只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之类的理想与常识。至于如何才能无不均之事,中国士大夫一来疏于研究,二来也无计可
施。中国士大夫喜欢放言仁义而耻言功利,一涉及财经之学,便目为聚敛之事,所谓“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