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婚义”就是婚礼的理论。
除了这些礼的理论外,还有一些跟札没有直接关系的理论,像《大学》、《中庸》、
《儒行》、《学记》等,也收在《礼记》之内。其中《大学》、(中庸》两篇,被宋朝的朱
熹看中,抽出来,跟《论语》、《孟子》合而为《四书》,成了儒家的教科书,一直影响到
今天。
《礼记》历来也被神秘兮兮的捧着,其实从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来看,毫无神秘可
言,只是很好的史料而已。
李觏:《直讲李先生文集》
李觏(一○○九~一○五九),字泰伯,江西人。他是北宋的大思想家。二十三岁著
《潜书》。二十四岁著《礼论》。三十五岁教书,跟他上课的好几百人。四十一岁时候,范
仲淹向朝廷推荐他,说:“李觏著书立言,有孟轲、扬雄之风义,……斯人之才之学,非常
儒也。”他在五十一岁死去,被称为“盱江先生”。
李觏是主张经世致用的大思想家,他主张言利,说“人非利不生”、说“焉有仁义而不
利者乎?”在乐利的前提下,他主张耕者要有其田、不做工不得吃饭、统治者要无私财、和
尚道士要还俗去做生产者。……
正因为他的立场是经世致用的,所以,他在哲学思想上,也同步发展着。例如他看《易
经》,他就要人不要把《易经》带入象数性命等迷信,而要把它变成“急乎天下国家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