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不必可怜这种人,犒赏战士的时候,不要给他们吃肉,只给他们吃三分之一斗的饭就好了
。……这些纪录,都是研究古代中国人意识形态的最好资料。
长孙无忌:《唐律疏义》
长孙无忌(?~六五九),字辅机,河南洛阳人。他“贵戚好学,该博文史,性通悟,
有筹略”。他跟唐太宗年轻就认识,后来帮唐太宗打天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中,他就图
列其中。唐太宗死后,他因守正不阿,被诬谋反,被逼自杀。十五年后(六七四),才得平
反。
《唐律疏义》是唐高宗永徽四年(六五三)由长孙无忌进呈的,时间是唐太宗死后四年
。实际上,它的内容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七三七)与律令同时颁布的律疏。唐朝的律令
,前后颁布多次(律有七次,令有十多次),长孙无忌进呈的是“律疏”,“律疏”变成“
疏义”是以后的事。所以,把《唐律疏义》看成是唐高宗时候的永徽律,而不知它是八十四
年后的唐玄宗开元注释书,就大错特惜了。
世界法系中,有中国法系、罗马法系、英美法系、回回法系。中国法系独自成为一系。
这一法系,在清朝未年以前,都独立存在着。在这种存在里,《唐律疏义》一部书,一直是
它的经典。它不但影响了后代中国的法律观念,并且影响了远东各国。它的体大思精,值得
我们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