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前六~前五世纪)是春秋时代吴王阎庐的客卿,是两千五百年前的军事家。他的
身世,一直遭到怀疑。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类:第一类是怀疑根本没有他这个人;第二类是怀
疑他和战国时代的孙膑为同一个人。像钱穆就是靠后一种说法成名的。不料一九七二年四月
,山东临沂银雀山的古墓里,出土了古代兵书,证明了这种怀疑都是站不住的瞎扯淡。
孙武的《孙子》共有十三篇,杜牧说曹操“削其繁剩,笔其精粹”,事实上,《孙子》
早有五千九百一十三个字,就是高诱所说的“兵法五千言”。五千多字,又有什么好删的,
高诱在曹操之前,可见曹操删书之说,是不对的。
古代流传的《孙子》书(即今本),和古墓出土的《孙子》书(即竹简本),有三分之
一是相同的;其他一百多处不同的,也多是虚字和假借字,不算重要;另有一千多字的不同
逸文,包括“吴问”、“四变”、“黄帝伐赤帝”、“地形二”、“程兵”、“孙武传”六
篇,可补今本《孙子》的不足。
《孙子》的影响是世界性的,它在十八世纪就被翻译到欧洲去。二十世纪的美国将军,
也把它当做世界五大兵学名著。
孙膑:《孙膑兵法》
孙膑(约前三八○○~约前三二○)的身世,在《史记》里说得很明白。《史记》说: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阂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世传其‘兵法’。”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