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去求学,拖着破鞋,走到深山大谷,脚趾头都冻坏了。
元朝顺帝请他做翰林院编修,他不肯干,隐居在龙门山,埋头写书。十多年后,明朝太
祖聘他做江南儒学提举,并做太子老师,《明史》说:“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
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至有关政教及前代兴亡事,必拱手曰:“当如是,不当如彼。’
皇太子每敛容嘉纳,言必称师父云。”此外宋濂又负责修《元史》。最后做到翰林学士,承
旨,知制浩(替皇上写诏书),六十八岁时候退休。
不料退而不休。明大祖兴大狱,在整肃胡惟庸的事件里,扯进宋濂的长孙宋慎。于是全
家被放逐到四川,走到半路,宋濂就病死了。
明朝武宗时候,追谥文宪,所以他的遗著,就叫《宋文宪集》。
宋濂是明朝初年第一大文豪,同时又是制定明朝礼乐制度的人。他被“推为开国文臣之
首”,最后兔死狗烹的下场,还是免不掉的。
归有光:《震川文集》
归有光(一五○七~一五七一),字熙甫,是明朝最会作文章的。曾讲学在嘉定的安亭
江上,人称震川先生。他是江苏昆山人。
有科举的时代里,归有光一直考运不佳。他中举人时已三十五岁,但再考进士,就怎么
也考不上,一直拖拖拉拉二十五年,才当了六十岁的老进士。
中了进士,他去做长兴知县。但他是“用古教化为治”的,审判官司,只训话,不判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