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
江淹后在齐朝做了大官,又到粱朝做了大官,在历事三朝,择木而栖。六十二岁死的时
候,梁武帝为他素服举哀。他生逢乱世,得在营扰中保持创作,写出《恨赋》、《别赋》等
作品,表现出对时代的抗议,也算很不容易了。
江淹作品的大缺点,是个性不强。他写《杂诗三十首》.模仿汉魏以来三十家的诗体,
两千七百字,品藻渊流,可以乱真。足见他功力深厚,但是个性不强;只是高级学样而已。
江淹五十四岁时候,传说一夜梦到一个“美丈夫”,自称郭璞,对他说:“吾有笔在卿
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江淹就把五色笔还出来了,自此“江郎才尽”,就没有好作品了。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骆宾王:《骆宾王文集》
骆宾王(约六四○~约六八四),浙江义乌人。他年轻时就会写文章,尤其精干五言诗
,“尝作《帝京篇》,当时以为绝唱。”唐高宗时候,“为长安主簿,坐赃,左迁临海丞,
怏怏失志,弃官而去。”
徐敬业起兵讨武则天,他参加了,代徐敬业主持宣传与军中书檄,最有名的《讨武曌
檄》,就出于他的手笔。传说武则天刚看到这篇骂她的妙文时候,满不在乎,并且还嘻嘻哈
哈的,但是读到其中“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睁着眼睛说:“谁写的广左
右告诉她骆宾王写的,武则天埋怨说:“宰相安得失此人!”(宰相怎么把这样的人才给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