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潜(三七二~四二七),字渊明、元亮,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江西九江)人。死
后溢号靖节先生。他是东晋的政治家陶侃的曾孙,做过彭泽县县长,因为对督察的官架子讨
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束带见之”,就辞职不干了。他的不合作主义,很早就表现
出来了。
陶潜生值东晋未年的乱世,看到现实政治的黑暗,决心弃官归隐。他的时代的文风是清
谈的、雕饰的,但他却是清淡的、自然的。他宁愿过穷困的日子,可是却自适其适,穿着破
鞋子,在山里云游,与现实政治概不合作。
陶潜的唯一过分了的嗜好是他喜欢喝酒,并写了大多的和酒有关的诗。在他一百一十四
首的五言古诗里,酒字出现三十一次、醉字七次、醒字三次、酣字三次、酌字三次、醇字一
次。他的儿子都是笨蛋,没有一个能“臣得其酒”式的继承他的一切。他在六十三岁时死去
,死前写自祭文,说:“匪贵前誉,孰重后歌。”表示对生前死后的声名都不在乎。这种旷
达,在他拟挽歌辞里也如出一辙:“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江淹:《江文通集》
江淹(四四四~五○五),字文通,河南兰考人。他十三岁就做了孤儿,家里很穷,“
常采薪以养母”。长大后在南北朝时代的宋朝做官,但并不得志,二十三岁时候,且因郭彦
文案受牵累被诬拿了黑钱,因而下狱。经他在狱中上书宋建平王刘景素,有以自明,才被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