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的了.
这颗小小的蜡丸,妙用无穷,它拯救了处于危境的斡离不和六万大军,使之化险为夷,转败为功,它又使这一场可能要决定两个朝代命运的龙孥虎斗的恶战变得非常简单化,变为一场一面倒的歼灭战.
当下斡离不把刘彦宗召来,紧急商议,发下几道命令,就让姚平仲率领的七千名泾原熙河兵连扑几座空营.在那几座经过伪装的空营里,烛光荧煌,刁斗声不绝,似乎并无异状.及至扑进去一看,其中阗无一人.姚平仲、杨可胜连扑了几座空营,情知机密已经泄露,中了敌人之计.杨可胜急忙传令退兵,忽然听到胡笳声四起,隐蔽在黑夜中全身披挂,只在兜鍪中露出炯炯有光的双目的女真骑士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把宋军团团围住,然后叉在外围布置了层层的游骑,抄杀突围而出的溃兵.不到天明,就把大部份宋兵歼灭,能逃回城的寥寥无几.
只有姚平仲凭着难以想象的神勇,在千军万马中驰突.他枪挑箭射,鞭打剑斫,一层一层地突破包围圈,最后居然冲出重围,夺路而逃.拦截他的金骑慑于他那股双睛充血、口喷白沫的拼命劲儿,恐怕遭到他的毒手,逡巡而退.姚平仲单骑落荒,不敢再回东京城,取道西北方向逃出.
从此,历史上消失了这个开小差的英雄,或者不如说是英雄的逃兵的踪迹.以后,不管是政府严令通缉他也好,老百姓和旧部怀念他也好,到处追寻他,却都找不到他的下落.他似乎化成为一条见首不见尾的神龙在漫天乌云中隐没了.
若干年后,有人在刚川青城山看见一个虬髯紫脸的道士,从他的仪表、口音、谈吐中推想他就是姚平仲,推算年龄也相仿佛,只是没有得到道士本人的证实.倒累得诗人陆游为他赋了一首长歌.
姚平仲的结局是属于我国历史上若干疑案中的一个.
杨可胜被俘后,死得很壮烈.他预先准备了一道奏章的底稿,藏在怀中,表示这次出击事前并未取得政府同意,纯属他们自己决定,应由他和姚平仲承担一切责任,其目的是为渊圣皇帝和主和的大臣们开脱罪责.一战而败仍可议和,或者至少不妨碍和议的继续进行,表明杨可胜对这次出击可胜的机会是有所怀疑的.
看来,以"杨三思"出名的杨可胜,他的最后一"思"还是有欠考虑的.
(五)
一夕之间,形势大变.
二月初一深夜,姚平仲一军劫寨失利,主将或夺路潜逃,或被俘杀害,士卒大部被歼.败耗传来,京师震动.二月初二,李纲奉诏到班荆馆行营使司调动五军统制辛康宗、敢战统制范琼等开封丘门出战,接应陆续逃回的败兵.这几支军队出城后又被金人击败,逃回城里.只有选铎统制韩世忠的一军奉派去应援向东明县方向逃去的溃兵,奋勇一战,获得胜利.这个将军在第二次伐辽战争中的最后一战获胜,现在又获邀击之利,两次都在大军失利后奋战得胜,其战绩更受人注目.
这一次败耗,对主和派的李邦彦一伙人真是天大的喜讯.他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欢愉,竟在都堂摆酒庆贺,互相祝杯,毫不掩盖其幸灾乐祸的心理.
好象李纲过早地做好报捷、设御幄受俘等准备工作一样,李邦彦一伙也早做好对付战败者的准备工作.初一夜,姚平仲的大军刚出动,率邦彦的爪牙李回、莫俦、秦桧等就象夜猫子似地四出活动,到处拉拢御史起草弹章.拂晓前败耗刚刚传回,他们已把"台谏"③这架政治机器充分发动起来.在初二一天中,渊圣皇帝接连收到二十多道奏章弹劾种师道、李纲误国.弹奏的内容彼呼此应,给他们加上的罪名也好象弹棉花似地越弹越胖,到后来竟然说:"四方勤王之师及亲征行营司皆为金人所歼,无复存者.国家危亡在即,陛下速作应变之计."李邦彦酒醉饭饱之余,也亲自出马,当着渊圣之面,对斡离不派来责问朝廷何故用兵的使者说:用兵乃李纲与姚平仲"结构",菲朝廷之意,朝廷必将李纲缚送金营以谢太子郎君.太子郎君休得责怪!
渊圣皇帝的主战立场是脆弱的,经不起金方使者和臣僚们的内外夹击,不消三二个回合,就败下阵来.初三下旨,撤去李纲、种师道的职务,待罪浴宝院,另派尚书左丞蔡懋代替李纲为亲征行营使.
这个蔡懋干的事情恰恰是他的职称的反面,他不是主持作战而是禁止作战.他一上任就宣布国家已与金人讲和,不须战争,因而严禁将士以矢石还击城下的金军.这还不够,隔了两个时辰,又进一步下令全城官兵都要卸甲待命.接着又把李纲集合起来的保甲民兵全部解散,一个不许留.
初三以后,军事形势又趋紧张.原来慑于勤王军威力的金兵已有多日不敢靠近城根进攻.初三开始,却连续派出数百人乃至数千人的队伍逼近东、北、西三面城壁.
这天发生了一起惨事.
圃子门下的一股女真铁骑蜂涌而来,连连发矢杀伤城上的守军,守军不敢回击,只有一名炮手忿然道:"既已讲和,为甚金兵杀伤我军,又不准回手?天地间哪有这等的理!"他凭着泼天大胆,引炮一发,打死了十多个敌人.城上城下一齐鼓噪,金军急忙撤退,忙乱中自相践踏,又有几名士卒堕入壕沟.宋军正在拍手称快之际,在城上监督的内侍闻讯赶来,不问情由,就把这个勇敢的炮手处死,当场割下首级,挂在城头上号令.这件事在士兵中引起极大的悲愤,人人切齿痛骂当局无耻.
当天晚上,奇事怪闻,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