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 「刻度」的钟面和长短指标随时显示著时间,精确度在五分钟以内。
显然,作为一个社会活动频密繁忙的大都会,北京市可供行人仰
望校时的公共报时器是太少了。应当再增添一些不同高度、不同种类、
不同样式的露天公共报时器。尤其应当多多设置一些既比机械钟价廉
而又能使精确度达到一秒之内的石英电子数码显示钟。
公共报时器的稀少,精确度方面的粗放,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
还不是那么善于珍惜时间。在不少机关里,「研究研究」、「考虑考虑」、
「讨论讨论」……以及「别急,等一等」、「忙什么?侯一候」……乃
至于「那就下午再说吧」、「那就明天再办吧」……之类的「口头禅」,
仍在继续流行,便是明显的例证。
必须改变这种陋习。改革,首先要改革关于时间的观念。
张奇林便是一个从这一点改起的改革家。
现在是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二日的……什么时间?
张奇林坐在波音 747 班机上,伸腕看著他的手表。那是一块上海
钻石牌手表。当时指标指著十七点整。他很清楚,腕上的手表所显示
的,仅仅是格林威治国际标准时间所规定的北京时间。现在飞机大体
上是由东朝西飞,而地球正同时由西向东转。因此,现在究竟是几点
钟,不能笼统地回答。
那一刻,印度新德里正当下午十四点三十分,而苏联莫斯科却恰
好是中午十二点。张奇林所要去往的西德法兰克福是上午十一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