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文学经典 » 当代小说 » 科学蒙难集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把量子论推向新阶段的大胆创新者之一,是法国年青科学家德布洛意(L.V. de Broglie)。他20岁那年,恰好是玻尔的量子论遭到责难的那年。在爱因斯坦和 玻尔量子论的启示下,他毅然选择了荆棘丛生、壁垒顽固的辐射现象这一研究领域。 后经十余年的研究,在分析光学理论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界是对称的思 想。他还根据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质量和能量的共同特征,采用了类比方法,大胆 假定实物粒子与光子具有同样属性,并进而由粒子的波动性和波动的粒子性,确定 了波粒二象性。这样,就把表面上分离的实物和光的粒子性与波动性统一起来,提 出了物质波假说,建立了体现波粒二象性的公式即德布洛意公式。



  德布洛意有关物质波理论的三篇论文,于1923年9-10月份,先后发表在法国 的《导报》期刊上。而更完善地阐述他的理论观点是在1924年所作的博士论文中。 该文后来发表在1925年的《物理学年鉴》上。德布洛意的理论,在他之前没有任何 直接实验证据的支持,这使得他的理论注定要经历艰难。正是在实验上德布洛意理 论首先受到了阻难。他在写博士论文时要求对其物质波理论进行实验,但无人支持。 后来虽然找到他的长兄莫里斯.德布洛意,认为实验可以进行,而向实验室的道威 里耶先生建议,以期用电子进行实验获得衍射或干涉现象,可是并没有按他的建议 进行实验,以致得了了完全否定的实验结果。对此,在1973年11月16日,道威里耶 给梅迪卡斯的信中说明了真相,加顾当时他几乎不相信这些波的存在,并指出:“ 当时无论莫里斯.德布洛意,还是朗之万,或佩兰对于德布洛意在他们实验室里进 行这种实验都不理睬,没有任何人相信这种实验”。至于物质波理论本身当时也受 到了非难。1924年11月,在巴黎大学进行博士论文答辩时,论文评审委员会主持人 佩兰,对德布洛意的论文全然不肯表态。洛伦兹断言德布洛意是“误入了歧途”。 甚至“在老一辈物理学家看来,这样想法是极其荒谬的”。加之,法国《报导》杂 志在欧洲发行量不大,读者看时多不注意,德布洛意当时在原子物理学界又有好争 论之名,故他的物质波理论没有为众人所知。只是由于他的导师朗之万热情洋溢地 向爱因斯坦推荐德布洛意的论文,而爱因斯坦基于他对自然界对称性的欣赏,说服 了物理学界的许多人,引起了他们对德布洛意波的研究。否则,当时“德布洛意的 研究工作将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矩阵力学与波动力学的相互诘难

  德布洛意的物质波受到的冷遇尚未好转,又有两位年青的物理学家为推进量子 论而上不平坦的征途。这就是海森堡(W.K.Heisenber,1901-1976)和薛定谔 (R.Schrodinger,1887-1961)。

  年青的海森堡在他攻下色散理论(1905年)之后不久,受到玻尔量子论的启示, 同时又洞察到玻尔量子跃迁轨道理论的弱点,于是他决心寻的突破这一弱点的尝试。 大约1921年开始到1925年期间,他遭到巨大的数学上的困难而失败了。只是后来, 由于他求实的科学精神,在爱因斯坦相对论思想启示下,沿着与观测量有密切关系 的那些量的原则,抛弃玻尔的轨道概念,吸取他的定态概念,才找到矩阵数学这一 工具,终于在1925年建立了和经典力学完全不同的量子力学体系的矩阵方程。两年 后,他又发挥了同样的科不精神,以抽象思维和可观测量统一的思想,揭示了微观 客体的“测不准关系”,建立了“测不准原理”。这个原理因其奇异性,长时期受 到人们的误解与诘难。

  另一位量子力学的开创者薛定谔,在对德布洛意波的追求中,以其新颖的形式 创立了量子力学的波动方程。当他把这一方程用于原子中的电子时,发现与实验并 不符合,使他十分失望,以为自己的方法错了,因而他放弃了这项工作。后来得知 自己的方法并没有错,只是没考虑到电子自旋(当时电子自旋尚不为人所知)。可 是,此时克莱因和戈登发表了与他同样的方程,走在了他的前面。这使他非常沮丧。 经过几个月的苦恼,才从沮丧中恢复过来,对自己的工作重新作了检查,找到了非 相对论的波动方程即薛定谔方程。

  矩阵力学与波动力学在数学形式上是完全不同的,起初人们也完全不了解它们 之间的关系,因而他们之间相互诘难,彼此否定。例如,海森堡在给泡利的信中说: “我越是思考薛定谔理论的物理内容,我对它就越讨厌。同样,狄拉克也表示这一 理论使他“恼火”。而薛定谔在海森堡的矩阵力学刚出现时也指责说:“这样一个 困难的超越代数的方法,简直无法想象,它如果不是使我拒绝的话,至少也使我气 馁”。

  后来在1926年,经薛定谔的研究、证明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是完全等同的。而 对这两个数学方程包含的物理意义,则在同年由波恩提出的波函数统计解释所阐明。

  几经磨难,德布洛意波的肯定实验终于出现了。在1927年,戴维逊(C.J. Davisson,1881-1958)和革末(L.H.Germer,1895-1971)用电子束在单晶 体上反射后产生衍射的实验证明了德布洛意公式。同年,汤姆逊的儿子P.汤姆逊, 利用电子束穿过单晶薄片产生衍射的实验也独立证实了德布洛意的公式。玻恩把波 函数几率解释阐释德布洛意物质波的物理意义,于是揭示了物质波与经典波的本质 差别,即物质波既不是机械波,也不是电磁波,而是一种几率波,显示出微粒性和 波动性的统一。为了对量子力学做普遍物理解释,1927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从泡 利的二行二列矩阵得到启发,用四行四列矩阵成功地建立了相对论电子理论,即众 所周知的狄拉克相对论波动方程,进一步体现了光的波粒二象性。标志着量子力学 形式体系的完成。

第 38/103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