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从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对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指出: “运动的不灭不能仅仅从数量上去把握,而且还必须从质量上去理解”。所谓量的 方面,指的是物质的运动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转化,并且在转化中有严 格的当量关系;所谓质的方面,指的是物质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些运动形式 的相互转化的能力是永远不会丧失的,而这种转化的条件是物质运动本身所具有的, 这样,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便成了一条普遍规律,正如恩格斯所指出:“任何运动 形式都证明自己能够而且不得不转变为其他任何运动形式。到了这种形式,规律便 获得了自己的最后的表达。由于有了新的发现,我们可以给它提供新的证据,提供 新的更丰富的内容。但是,对于如此表述的规律本身,我们是不能再增加什么了。 在普遍性方面——其中形式和内容都同样普遍——这个规律是不可能再扩大了:它 是绝对的自然规律。
发现过程的启示
大凡一门科发现,都经历潜在的孕育阶段和成熟问世阶段。能量守恒和转化定 律当然也不例外。
作为潜在孕育阶段的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体现 了历史的和逻辑的统一性。伴随着人类最初磨擦取火,经过蒸汽机的发明,到各种 运动形式之间转化的历史行程,人类在逻辑认识上也从“磨擦是热的一个源泉”, 经过“一切机械运动都能借磨擦转化为热”,到“在每一情况的特定条件下,任何 一种运动形式都能够而且不得不直接或间接地转变为其他任何运动形式”。经过这 三种个别性、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判断之后,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才获得了自己的最 后的表达。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以普遍性的判断作为自己最后的理论表达形式,是离不开 先前在经验基础上的个别性和特殊性判断的。换言之,理论离不开经验;成熟的科 学发现不能没有探索过程;显科学是以潜科学为基础的。正如门捷列夫所说:“科 学的威力和力量在于无数的事实中;而科学的目的在于概括这些事实,并把它们提 高到原理的高度。这些原理发源于我们智力活动的简单基础;但它们在同等程度上, 也起源于实验的世界和观察的领域。……搜集事实和假设还不是科学,它仅只是科 学的初阶,但不通过这个初阶,就无法直接进入科学的殿堂。在这些初阶上写着 “观察、假设和实验”。事实上,我们从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发现的过程中,更为 清楚地认识到潜科学对于显科学的重要性。
科学就是探索未知。科学探索活动就是潜科学活动。从认识论上讲,它要从现 象到本质,从一级本质到二级本质,再到更深层次的本质。因此,潜科学活动是遵 循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路线的。同时,潜科学活动又是一种社会现象,受到各种因素 的影响。正确的、积极的因素促进潜科学事业的发展;而错误的、消极的因素则窒 息潜科学事业的成长。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潜科学活动决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的道 路是曲折的。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问世时所遇到的种种阻力就是明证。真理是不可 抗拒的。科学探索者们前赴后继,终于取得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最后表达形式, 成为人类认识自然的伟绩丰碑,而载入科学史册。
正如婴儿坠地的第一声啼哭决不是一首好诗一样,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最初 问世难免带有不完善之处。波根多夫主编的杂志拒绝发表迈尔的论文,原因之一是 论文里没有实验工作。实际上,迈尔论文中的能量守恒和转化的思想正是在观察和 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对新发现吹毛求疵而不看其本质,缺乏扶植科学幼苗的热 情,很容易导致科学发现蒙受灾难。这里,既有学术水平问题,又有道德修养问题。 因此,评定科学成果时必须实事求是,抛弃妒贤忌能和学阀的作风。
对于科学发现者本人来说,应当学会在艰苦复杂的外因环境中奋斗进取。迈尔 遭受精神摧残是令人同情的,但是采取自杀行为是不足取的。因此,科学技术工作 者在探索的实践中既要加强学术修养,又要加强意志力和思想品质方面的修养。只 有这样才能真正为科学技术事业做出贡献。
亦凡公益图书馆(shuku.net)扫校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