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人文资讯 » 中国思想家评传—李清照评传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第二章饱尝人间甘苦的一生
  李清照是身履两宋的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人,自号易安居士,有时亦署作"易安室"。"易安"二字系取义于陶潜《归去来兮辞》的"审容膝之易安",意谓住处简陋而心情安适。在传主二十四、五岁屏居青州时,始用此号。对于传主的生年和卒年,笔者尝用尽"上穷碧落下黄泉"之力,仍未曾找见直接现成的记载。对其生年的厘定,唯一的线索是她五十一岁①时写的《金石录后序》。其中云:"余建中辛已,始归赵氏",又云,"(是时)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②,意谓她是在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 年),嫁给赵明诚的,那年她恰好十八岁。由此上溯十八载,那么,我们的传主清照,当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 年)①。
  关于李清照的卒年,黄盛璋和王学初先后作过较翔实考证。虽然在审视具体材料时,二说偶有异议,但主要见解是一致的,均将她的卒年推定为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 年)之前,谓其享年七十三岁②,兹从是说。
  ① 《金石录后序》之作年,亦经多方考核,方得确知,详见后文。
  ② 杜甫《醉歌行》:"陆机二十作《文赋》"。
  ① 关于李清照生于何年,异说纷坛。其中《李清照集》第169 页,黄盛璋说可从。② 见《李清照巢》第161-163 页、《李清照集校注》第267-269 页。

 
一、生于明水而非历城
  《宋史·李格非传》和《东都事略》等,均称清照之父李格非为"济南人"。此说就其郡望而言是对的。因在唐朝时,济南是齐州的州治,至北宋未年,济南升为府,统辖今山东历城、章丘等五、六个县市。后人把原籍章丘的李格非,统称为"济南人"是可以的,而那种把李清照的故居说成在历城柳絮泉云云,则系似是而非,此说大致是这样形成的--清人田雯《古欢堂集》中,有一首题为《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诗。清俞正显承其说而云李清照"居历城城西南之柳絮泉上"③,《山东通志》卷三十四亦称"李清照故宅在柳絮泉"。1956 年,在济南趵突泉东北侧修建了"李清照纪念堂",郭沫若遂题词云"大明湖畔,的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这样一来,李清照似乎成了铁定的"济南历城人",然而其中却不无疑窦。王学初曾针对上述田雯、俞正燮和《山东通志》之说,质疑云"按清照幼时,当从父母居,其故宅应云'李格非故宅',不得云'李清照故宅'。嫁后从赵氏,未居济南。至晚年则济南已为金统治,清照欲归不得。济南不得有李清照故宅。《山东通志》所云,殆亦本清田雯《古欢堂集》,或出后人附会,未必即为实录。元于钦《齐乘》、明《崇祯历城县志》、清《康熙济南府志》,俱无清照故宅在柳絮泉之说。"①其实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已有人对李格非父女的里籍问题有所质疑,并径称其为"章城"人,还提到了未被人注意的"见廉处士墓碑云里人",这样一个极为重要的线索:??董生曰:余按《一统志》云格非济南人。
  《山东通志》云莱芜人。最后,见廉处士墓碑云里人, 王处士家才三四里许??。②??章诚当山水盘踞之乡,负齐鲁文学之誉。于中,勋迹行谊翘楚一时者,别有人物传。而其间一察,自好先觉特秀,衷然名能文章者,亦代各有作。若安成领必间之前茅,文叔步子瞻之后尘,清照掞闺阁之秦、黄,敬筒称文章之朱、李,名篇大章,光映后先。③或许是受到上述记载的启发,济南博物馆的学者于中航,在其《廉先生序碑与李清照里籍问题》①、《廉先生序石刻考释》②等文章中,报道和考释了这样一件事:近年来,济南市博物馆对李清照生平行踪作了考察,在章丘县明水镇西三华里的廉坡村,发现了《廉先生序》碑石,此石上刻有李格非为已故里人廉先生所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末尾署"元丰八年九月十二日绣江李格非文叔序"。传主的堂兄李遇跋语云:"遇忆昔童时,从先伯父、先考、先叔西郊纵步三里,抵茂林修竹,溪深人静,得先生云居。"从而证实,作为李格非之女的李清照其原籍是在别称绣江的今山东章丘市明水镇,而不在今济南市的"大明湖畔,的突泉边"。
  ③ 俞正燮《易安居士事辑》,《癸已类稿》卷十五,商务印书馆版。
  ① 《李清照集校注》第211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年版。
  ② 万历《章丘县志》卷二十八。
  ③ 万历《章丘县志》卷二十八。
  ① 《光明日报》1981 年6 月15 日。
  ② 《文物》1984 年第5 期。
  这里对李清照原籍的论定,并非枉费笔墨,其对正确解读传主作品中的若干自然意象和所涉及到的有关风物,是不可或缺的。
第 8/54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