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李清照年谱
一岁(公元1084 年宋种宁元丰七年)。
清照生于济南(今山东章丘明水),父李格非,字文叔,"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宋史·文苑传》有传,有《洛阳名园记》等著作传世。母王氏,元丰宰相王珪之父王准的孙女,善属文。六岁(1089 年宋哲宗元祐四年)。
格非官太学正,赁屋于汴京经衢之西,名其堂曰"有竹"。清照与其毋仍留原籍。十五岁(1098 年元符元年)。
清照仍在湖山佳胜的明水原籍,是年春、秋两季有溪亭之游。
十六岁(1099 年元符二年)。
清照是年前后,与其母及胞弟迒由原籍赴汴京,其"学诗三十年"伊始。结识文学上的忘年交晁补之。《如梦令》(尝记)、《双调忆王孙》(湖上)等词当作于是年来汴京之后。十七岁(1100 年元符三年)。
格非始除礼部员外郎。清照得识张耒(字文潜)并作《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又《如梦令》咏海棠、《浣溪沙》(小院)、《点绛唇》(蹴罢)等词亦当作于是年前后。十八岁(1101 年徽宗建中靖国元年)。
清照适赵明诚。明诚字德甫,二十一岁,太学生,赵挺之季子。有《金石录》传世。是年,格非仍力礼部员外郎、挺之为吏部侍郎。《渔家傲》(雪里)、《庆清朝慢》、《鹧鸪天》(暗淡)、《减字木兰花》、《瑞鹧鸪》诸阙,当作于是年前后。十九岁(1102 年崇宁元年)。
七月,格非被列为元祐党籍,九月,徽宗书党人名单,刻石端礼门。"奸党"名额此时共约120 人,格非名在余官第26 人。六月,赵挺之除尚书右丞,八月,除尚书左丞,清照上挺之诗云:"何况人间父子情",当为营救其父格非而作,人谓"识者哀之"。二十岁(1103 年崇宁二年)。
四月,挺之除中书侍郎;明诚亦于是年"出仕宦"。九月庚寅诏禁元祐党人子弟居京、王午诏:"宗室下得与元祐奸党子孙及有服亲为婚姻,内已定未过礼者并改正。"据此,清照被遣离京,只得投奔上年回原籍的父母。二十一岁(1104 年崇宁三年)。
六月,合定元祐、元符党人名单,共309 人,格非名仍在余官第26 人。
由徽宗书而刊之,置文德殿门之东壁。清照为党祸松紧所左右,时归原籍,时返汴京。于原籍作《一剪梅》、《醉花阴》、《蝶恋花》(暖雨)、《浣溪沙》(莫许);返汴京时作《小重山》、《玉楼春》、《行香子》等。二十二岁(1105 年崇宁四年)。
二月,挺之除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六月,挺之为避蔡京嫉,引疾乞罢右仆射。十月,明诚授鸿胪少卿,其长兄存诚为卫尉卿、次兄恩诚为秘书少监。清照献诗挺之云:"炙手可热心可寒",当抒发她为党祸株连而得不到翁舅救援之感慨。二十三岁(1106 年崇宁五年)。
正月,大赦天下,井令吏部李格非与监庙差遣。二月,蔡京罢左仆射,赵挺之为特进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毁《元祐党人碑》,除党人一切之禁,时清照由原籍返汴京,作《满庭芳》、《多丽》、《晓梦》等。二十四岁(1107 年大观元年)。
正月,蔡京复相。三月,挺之罢右仆射后五日卒,年六十八。卒后三日,家属亲戚在京者被捕入狱。无事实,七月,狱具。是年或下年伊始,明诚母郭氏率其于女、媳妇归居青州。二十五岁(1108 年大观二年)。
明减、清照夫妇于青州"归来堂"读书、斗茶。明诚撰《金石录》,情照"笔削其间",心情舒畅,甘心终老是乡。大致于是年所作、以"别是一家"著称的《同论》,是清照继晁补之《评本朝乐章》之后的一篇同史上最早产生重要影响的词论。它最先由胡仔在其《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晁补之》子下著录时,称"李易安云";第二位著录《同论》的是南宋人魏庆之,见于其《诗人玉屑》卷二十一《诗余》条;第三位著录《词论》的是清人徐釚,见于其《词苑丛谈》卷一《体制》。是年,明诚、清照或为隐居金乡的晁补之贺寿,清照遂作《新荷叶》词。二十八岁(1111 年政和元年)。
五月,郭氏奏清除挺之指挥。明诚亲至泰山,得二碑。
二十九岁(1112 车政和二年)。
明诚夫妇仍屏居青州。存诚于是年以秘书少监言事,思诚亦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