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首联出句"皇华",意谓极大的光华。《诗经·小雅·皇皇者华》,序谓为君遣使臣之作,并云"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后来遂用"皇华"作使人或出使的典故,含有不辱使命之意。"二京"指北宋时的东京(今河南开封)和南京(今河南商丘),为南宋使者出使金朝的必经之路。下句的"壶浆",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的"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意谓用竹篮盛着饭,用瓦壶盛着酒浆来欢迎和犒劳军队。这里借指欢迎南宋使臣。颔联出句的"连昌宫"系唐代宫殿,在洛阳。元稹乐府《连昌宫词》有"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这里借连昌宫、千叶桃代指北宋宫殿。对句的"华萼楼",原是长安唐玄宗时① 比如"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四句,《宋诗纪事》、《癸已类稿》具阙文,兹据《云麓漫抄》补入。对此四句中的一个典故,《王注》第116 页注释[三八]云"'乘城平凉'未详",而《重辑李清照集》第97 页注解[二十四]则云"乘城,治城也"(齐鲁书社1981 年11月版),似欠详明。"乘"在此处当训作"防守",此句似可直译为:记住以往防守平凉的教训。这样解释除与两《唐书·浑瑊传》等所载,传主与吐蕃结盟于平凉中计被劫之事相合外,还可征引若干南宋史事为据。如《续资治通鉴》卷一○二:"(王)庶子之道,年未二十,率老弱乘城,敌昼夜攻,士多死者";"(郭永)因自率兵昼夜乘城",其中的"乘城"均作守城解。
的花萼相辉楼,这里亦借指北宋宫室。此联承上所云使者过二京时,上万人夹道欢迎的情景,进一步拟想旧时宫殿的花木、鸟鹊也将以惊喜的心情迎候这两位大得人心的使者。颈、尾二联分别写到皇上对人民有怜悯之心、上天也同情受苦的老百姓,甚至称颂高宗为圣明君主,还说他的信义好象白日一样光明。这样一来,或许会被认为诗人在讨好帝王大臣,还可能怀疑她写此诗的目的是为报答"韩公"对她"父祖"的荐举之恩。如果这样看,那就是对诗人诗作的误解。诗人之所以发出"帝心怜赤子"、"天意念苍生"这样的议论,那是为了说明恢复宋朝的江山社稷,不只是人间的众望所归,也是上天的意愿所向。至于"圣君大信明如日"句,其旨绝非为了颂扬赵构,而是文学语言中的抑扬"辩证法"。尾联上下句的搭配,恰恰是对赵构妥协政策的讥讽和批评。"长乱"句典出《诗经·小雅·巧言》篇:"君子屡盟,乱是用长",意思是说假如不图恢复,愈是一次又一次地会盟讲和,愈是助长祸乱。对苟安妥协的南宋朝廷来说,这岂不是一种逆耳的忠言?应该说此诗很有现实针对性,它比前面的五言和七言古诗更具有讽刺意味。因为宋高宗赵构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一不顾社稷江山;二不管父兄在金受苦受难,情愿向金人大量地进贡赔钱,他很爱听黄潜善、汪伯彦之劝和、说降的"巧言",甚至不顾脸面地把金人作为叔叔看。如果不是一种强烈爱国情感的驱遣,女诗人怎么敢冒这种与皇帝唱反调,从而可能触犯龙颜的危险?
更值得玩味的是,八句诗中两次引用《诗经》之典,而且都与收复失地、维护国家尊严有关。在爱国有罪的时代背景下,女诗人所显示的是一种多么难能可贵的品格和情操!干载之后,这首诗仍然能激发自尊自立的民族信念,它与前面的古体诗相互补充,堪称罕见的高度爱国诗篇。看来很难找到比用"嫠不恤纬,唯国是爱"更恰当的字眼儿来形容此类诗的作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