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人文资讯 » 中国思想家评传—李清照评传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此诗首联出句"皇华",意谓极大的光华。《诗经·小雅·皇皇者华》,序谓为君遣使臣之作,并云"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后来遂用"皇华"作使人或出使的典故,含有不辱使命之意。"二京"指北宋时的东京(今河南开封)和南京(今河南商丘),为南宋使者出使金朝的必经之路。下句的"壶浆",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的"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意谓用竹篮盛着饭,用瓦壶盛着酒浆来欢迎和犒劳军队。这里借指欢迎南宋使臣。颔联出句的"连昌宫"系唐代宫殿,在洛阳。元稹乐府《连昌宫词》有"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这里借连昌宫、千叶桃代指北宋宫殿。对句的"华萼楼",原是长安唐玄宗时① 比如"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四句,《宋诗纪事》、《癸已类稿》具阙文,兹据《云麓漫抄》补入。对此四句中的一个典故,《王注》第116 页注释[三八]云"'乘城平凉'未详",而《重辑李清照集》第97 页注解[二十四]则云"乘城,治城也"(齐鲁书社1981 年11月版),似欠详明。"乘"在此处当训作"防守",此句似可直译为:记住以往防守平凉的教训。这样解释除与两《唐书·浑瑊传》等所载,传主与吐蕃结盟于平凉中计被劫之事相合外,还可征引若干南宋史事为据。如《续资治通鉴》卷一○二:"(王)庶子之道,年未二十,率老弱乘城,敌昼夜攻,士多死者";"(郭永)因自率兵昼夜乘城",其中的"乘城"均作守城解。
  的花萼相辉楼,这里亦借指北宋宫室。此联承上所云使者过二京时,上万人夹道欢迎的情景,进一步拟想旧时宫殿的花木、鸟鹊也将以惊喜的心情迎候这两位大得人心的使者。颈、尾二联分别写到皇上对人民有怜悯之心、上天也同情受苦的老百姓,甚至称颂高宗为圣明君主,还说他的信义好象白日一样光明。这样一来,或许会被认为诗人在讨好帝王大臣,还可能怀疑她写此诗的目的是为报答"韩公"对她"父祖"的荐举之恩。如果这样看,那就是对诗人诗作的误解。诗人之所以发出"帝心怜赤子"、"天意念苍生"这样的议论,那是为了说明恢复宋朝的江山社稷,不只是人间的众望所归,也是上天的意愿所向。至于"圣君大信明如日"句,其旨绝非为了颂扬赵构,而是文学语言中的抑扬"辩证法"。尾联上下句的搭配,恰恰是对赵构妥协政策的讥讽和批评。"长乱"句典出《诗经·小雅·巧言》篇:"君子屡盟,乱是用长",意思是说假如不图恢复,愈是一次又一次地会盟讲和,愈是助长祸乱。对苟安妥协的南宋朝廷来说,这岂不是一种逆耳的忠言?应该说此诗很有现实针对性,它比前面的五言和七言古诗更具有讽刺意味。因为宋高宗赵构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一不顾社稷江山;二不管父兄在金受苦受难,情愿向金人大量地进贡赔钱,他很爱听黄潜善、汪伯彦之劝和、说降的"巧言",甚至不顾脸面地把金人作为叔叔看。如果不是一种强烈爱国情感的驱遣,女诗人怎么敢冒这种与皇帝唱反调,从而可能触犯龙颜的危险?
  更值得玩味的是,八句诗中两次引用《诗经》之典,而且都与收复失地、维护国家尊严有关。在爱国有罪的时代背景下,女诗人所显示的是一种多么难能可贵的品格和情操!干载之后,这首诗仍然能激发自尊自立的民族信念,它与前面的古体诗相互补充,堪称罕见的高度爱国诗篇。看来很难找到比用"嫠不恤纬,唯国是爱"更恰当的字眼儿来形容此类诗的作者了。

 
二、寓报国之志于"深闺雅戏"
  宋高宗绍兴年间,秦桧两度为相,把持朝政先后达十九年,而他却是被金太宗弟派遣到宋高宗身边的金军内应。到公元1134 年,秦桧充当内应已经四年。早已被金人册封为"齐帝"的刘豫,于是年秋又一次配合金军向南宋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九月,金、齐合兵分道犯临安(今杭州),十月,清照由临安逃往金华避难。经过一路逆水行舟的劳顿,到达金华后,住在窗明几净的陈氏第,使她感到格外舒适。又正值昼短夜长的冬十一月,于是她就想到了博弈之事。由她亲自撰写了游戏规则,使儿辈绘制成图,这就是《打马图经》。这里要重点介绍的是传主为《打马图经》所作的序言,即《〈打马图经〉序》和她针对这一博戏所写的《打马赋》。
  (一)寄意尚武的《打马赋》
  谁都可能认为李清照和用兵尚武不搭界,但如果熟读其有关著作,谁也无法否认她很有驾驭千军万马的"用兵"才能。令人不胜惋惜的是,当时的李清照纵有以身许国之志,却只能有"纸上谈兵"之份,其《打马图经》等虽是讲博弈之道,但却不乏"用兵"之策,请看她的《打马赋》:岁令云徂,卢或可呼,千金一掷,百万十都。尊俎具陈,已行揖让之礼;主宾既醉,不有博弈者乎?打马爰兴,摴蒲遂废,实小道之上流,乃深闺之雅戏。齐驱骥騄,疑穆王万里之行;间列玄黄,类杨氏五家之队。珊珊佩响,方惊玉镫之敲;落落星罗,忽见连钱之碎。若乃吴江枫冷,胡山叶飞,玉门关闭, 沙苑草肥,临波不渡,似惜障泥。或出入用奇,有类昆阳之战;或优游仗义,正如琢鹿之师。或闻望久高,脱复庚郎之失;或声名素昧,便同痴叔之奇。亦有缓缓而归,昂昂而立,鸟道惊弛,蚁封安步。崎岖峻坂,未遇王良;局促盐车,难逢造父。且夫丘陵云远,白云在天,心存恋豆,志在著鞭。止蹄黄叶,何异金钱。用五十六采之间,行九十一路之内。明以赏罚,核其殿最。运指挥于方寸之中,决胜负于几微之外。且好胜者人之常情,游艺者士之末技。说梅止渴,稍苏奔竞之心;画饼充饥,少谢腾骧之志。将图实效,故临难而不回;欲报厚恩,故知机而先退,或衔枚缓进,已逾关塞之艰;或责勇争先,莫悟阱堑之坠。皆由不知止足,自贻尤悔。况为之不已,事实见于正经;用之以诚,义必合于天德。故绕床大叫,五木皆卢,沥酒一呼,六子尽赤。平生不负,遂成剑阁之师;别墅未输,已破淮淝之贼。今日岂无元子,明时不乏安石。又何必陶长沙博局之投,正当师袁彦道布帽之掷也。
  辞曰:佛貍定见卯年死,贵贱纷纷尚流徙,满眼骅骝杂騄駬,时危安得真致此?老矣谁能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赋作为一种文体,其特点和表现手法是"'赋'者,铺也,铺采搞文,体物写志"①,意谓赋是铺陈的意思。铺陈文采,是为描绘事物,抒写情志。李清照之所以把"打马"这种游戏铺陈得淋漓尽致,目的是为了抒写她的爱国情志,这与早些年李纲的"募兵"、"买马"的御敌之策当有某种相通之处①。文章乍入题的"不有博弈者乎"②一句,就是引经据典,借孔子的话说①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
  ① 《续资治通鉴·高宗建炎元年》。
  ② 《论语·阳货》。
  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行,做做下棋掷采的游戏,也比无所事事好。言外之意是说,"打马"游戏不是无聊之事。紧接着又用许多典故和比喻说明,棋局乍开,既象周穆王驱使八骏日行万里和杨国忠兄妹五家仪仗合队那样,神采飞扬,富丽堂皇;又象带着玉饰行进中的骑兵队伍,既有铿锵悦耳之声,又有斑斓悦目之容,从而进一步说明"打马"这一"深闺雅戏"的价值和气魄所在,有以之暗喻正义之师的威武胜概,且"以境形容"③,有高屋建领之势。
  棋局犹时局,棋战犹实战,正义之师也有受挫之时。赋中的"若乃吴江枫冷,胡山叶飞,玉门关闭,沙苑草肥,临波不渡,似惜障泥",字面上写的是棋子受阻,满盘凄凉,又何尝不可以看作是南宋面临危局的缩影。在写到解救危局时,给人的感觉作者不是在描绘棋局,简直是在小小的棋盘上,进行实战演习。作者认为在困境中,要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出奇制胜,有时要象昆阳之战中的汉光武帝刘秀那样,以弱胜强;有时又要象涿鹿之战中的黄帝那样,仗义消灭蚩尤;不要象庚翼那样,本来胜算在握,却因一着不慎而致误,要在对方不了解自己实力之时,给他个出其不意。盘上弈棋,与战地布阵一样,有时兵贵神速,"或出入用奇",以少胜多;有时要从容镇定,以义制敌;总之要善于随机应变。"马"在无路可走时,可以慢慢地退回来,伺机再战,时机有利时,"马"应昂昂如千里之驹,勇往直前,迅速占领敌人的地盘;有时即使在只有鸟可以飞过的险峻狭窄如蜀道般的山路上,也要冒险飞奔而过;有时则要善于隐蔽,就象蚂蚁用土封上穴口,或不再乘车而缓缓步行,以达到麻痹敌人,保存自己的目的。这些都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但比这更重要的是要有"运指挥千方寸之中,决胜负于几微之外"的善弈者。善弃者,与王良、造父那样的善御者一样重要,离开了他们,纵有千军万马,也如同行进在崎岖陡峭的山坡上,寸步难行。这里的言外之意是说,决定"战争"胜负的不仅仅是兵强马壮,更要有好的指挥员。何况时局就象白云在天,变幻无常,要紧的是不要一心想着禄位,要挥鞭策马,努力向前。赋中的"心存恋豆,志在著鞭"二句,很发人深思。与其说作者在铺陈"打马",不如说她在讽喻现实中握有兵权的人。因为"心"、"志"的主体都是人,而不是"马"。对于弈者和指挥员来说,最要紧的是赏罚分明,只有重赏重罚,才能激励士气,稳操胜券。
  作者认为"好胜者人之常情",即使在打马这类游戏之中,也有争强好胜之事。"说梅止渴"和"画饼充饥",在一定情况下,可聊以空想自慰。
  但为了吃掉对方一子,明知难以达到目的,也不改变"图实效"的欲望;为了报答让子之恩,明明看准了机会,可以将对方一军,却率先退让了;在向敌人进击过程中,本应衔枚不语,迂回接近对方,等叠成十马,才能顺利过关,否则将适得其反;如果自恃勇气有余,便一味争先恐后,没有觉悟到可能陷入对方设置的陷饼和壕沟,这都是没有做到适可而止,而"自贻尤悔",也就是咎由自取。此段写得非常精彩,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在这里,作者句句讲的是打马,实际上又不仅仅限于打马这种游戏。说实而不泥乎实,务虚而下限于虚,寄妙理于游戏之中,出新意于笔墨之外,空灵活脱,自饶理趣"①,无怪乎古人称此赋"亦具大神通"②、"尤称神品"③。这里尚须提③ 《古今女史》前集卷一。
  ① 薛祥生、王少华《打马赋赏析》,《李清照作品赏析集》,巴蜀书社,1992 年9 月版,第238 页。请人们注意的是赋中的这样一段文字:运指挥于方寸之中,决胜负于几微之外。且好胜者人之常情,游艺者士之末技。说梅止渴,稍苏奔竟之心;画饼充饥,少谢腾骧之志。
  其中的"画饼充饥",典出《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这个典故的本义是说徒有虚名,无补于实。而李清照把它与出自《世说新语·假谲》篇的"望梅止渴"连用,均取其聊以自慰之义。这绝不只是对一个典故的改造问题,细绎整段文义,或可作如是解:弈者在小小的棋盘上,能够运用自如,指挥若定,其争强好胜之心亦可得到一定满足。但比起恢复大业来,打马弈棋毕竟是一种小技,它就象"说梅止渴"和""画饼充饥"一样,对于"奔竟之心"①和"腾骧之志"②,稍有慰藉而已。
  由此可见,作者的真正用意是借"打马"唤起人们的报国之心和起而复国之志。紧接"自贻尤悔"一段的原文是:况为之不已,事实见于正经;用之以诚,义必合于天德。故绕床大叫,五木皆卢,沥酒一呼,六子尽赤。平生不负,遂成剑阁之师;别墅未输,已破淮淝之贼。今日岂无元子,明时不乏安石。又何必陶长沙博局之投,正当师袁彦道布帽之掷也。
第 38/54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