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人文资讯 » 中国思想家评传—李清照评传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② 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明万历刊本。   ③ 《琅嬛记》所引《外传》。   ④ 李清照四十五岁时写的《分得知字》侍中有句云: ;学诗三十年 ;。   (二)合卺初嫁,旋遭不幸   上文提到李清照十八岁出嫁。这里从她十七岁,也就是元符三年(1100年)谈起。是年正月哲宗去世后,徽宗继位之初,皇太后向氏权同听政。苏拭、秦观等相继被召归朝。 ;以新除吏部尚书韩忠彦为门下侍郎??自是忠直敢言知名之士,稍见收用,时号小元祐 ;①。无疑时局对李格非很有利,这时韩忠彦又象元枯年间的苏拭那样荐举李格非。对此传主曾说: ;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 ;②。这里的 ;韩公 ;指韩肖胄的曾祖韩琉和祖父韩忠彦,他们相继引荐过清照的祖父和父亲。此时还值得李、王两家庆幸的是,元符元年被迫贬并曾株连到其诸子的王硅,于是年五月与文彦博、司马光等三十三人,被追复原官。李格非除礼部员外郎亦当在此时。但是李清照并没有为此而沉洒或懈怠,她把大好时光都用在读书、写作上。此时不仅有被称为 ;奇气横溢 ;③的《语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问世,其词作的题材格调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可取之处是传主没有端起大家闺秀的架子,反倒别具一格地向世人展示她作为待字少女的内心世界。这表现在她对韩偓《香奁集》的研读和汲取上。虽然那时《香奁集》的名声,不一定象后来那样被视为 ;海淫之言 ;①,但其中多涉男女情事则是事实。李清照一再将韩诗隐括在自己的词中,这是发人深恩的事。除了上引咏海棠的《如梦令》, 系取义于韩惺《懒起》诗的 ;昨夜三更雨 ;以下四句外,她在出嫁前夕所写的这样一首《点绛唇》词: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②更与韩偓《偶见》诗的 ;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见客人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有着清晰的渊源关系。看来李词中的 ;客 ;,很可能是指赵明诚。他当是由激赏李词, 进而亟慕其人。为得睹 ;梦中 ; ;词女 ;风采,明诚不难托故诣李寓,因为李格非前不久还是大学的学官,当是赵的上司或老师。明诚不满足于梦境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设法亲睹未婚妻淑姿,这是对于爱情婚姻一种可取的自主意识和新颖、负责的做法。此举不但无可非议,还当为之击掌叫好;而对于尚在议婚期间的少女李清照来说,听说或猜到来 ;客 ;是未婚夫,自然要急忙 ;和羞 ;走开了。此系顺理成章之事,本无庸过虑,但至今仍有论者认为这首《点绛唇》非清照所作,其根据就是 ;倚门 ;等于 ;倚门卖笑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倚门 ;语出《史记·货殖列传》的 ;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司马迁是以此说明 ;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的道理。而 ;倚门卖笑 ;是后人的演义,以之形容妓女生涯系晚① 《续资治通鉴》卷八十六。   ② 事清照《上枢密韩公诗序》。   ③ 陈宏绪《寒夜录》卷下,退庐丛书本。   ① 如方回《瀛奎律髓》卷七所评。   ② 对于李清照的这首《点绛唇》,自情初贺裳《皱水轩词茎》疑系无名氏演韩偓诗以来,不少论者均持此说。《李清照集》将其作为 ;附录 ;,《李清照集校注》则作为 ;存疑之作 ;。对此笔者曾作过考核,以为此词当系李清照所作。详见拙文《关于易安札记二则》,载《中华文史论丛》1985 年第4 辑。至元代和清代的事了,如 ;你看人似桃李春风墙外枝,卖俏倚门儿 ;①、 ;婉娈倚门之笑,绸缪鼓瑟之娱,谅非得已 ;②。鉴于上述 ;倚门 ;一词含义的演变,如果一定要为《点绎唇》词中的 ;倚门回首 ;寻找出处的话,那么它只能出自《史记》,而与后世所用引申意无涉。何况李词中的 ;倚门 ;句,只是靠着门回头看的意思,不必有什么出典。即使后退一步,按照被人误解了的思路来说,如王的所指斥清照的什么 ;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阎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其风至闺房妇女,夸张笔墨,无所羞畏?? ;③,不是也从反面印证了这类有涉于 ;闾巷 ;,的 ;通俗歌曲 ;式的小词,很可能是出自一向接受新生事物的李清照之手。何况这类词又是青年男女的真实心态的写照,将其从《漱玉词》中法除,岂不可惜!   可喜的是有情人得成眷属,传主在十八岁时,嫁给了二十一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缔结了一段令当代后世艳羡不已的美姻缘。这时清照之父仍作礼部员外郎;明诚之父作吏部侍郎,询为朝廷高级官吏。传主夫妇虽系 ;贵家子弟 ;,生活方式却相当自然淳朴而又潇洒开放。每逢初一、十五,赵明诚便请假到相国寺去购买碑文拓本,还不忘给爱妻买回一些她喜欢吃的于鲜果品,他们初婚时,过的是神仙般的日子。在这前后,清照写词时,也多以好花、皎月自况,如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玫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①、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②,看来这正是词人当时富贵优雅生活的艺术写照,不消说也含有某种自命不凡的成分。   可惜的是好景不常,李清照出嫁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七月,其父被列入元枯党籍,共十六人,不得在京城任职,李格非名在第五,遂被降为京东提刑。九月,徽宗亲书元枯党人名单,刻石端礼门,共一二一人,李格非在余官第二十六人,罢其提点京东刑狱。而同年六月,赵挺之除尚书右丞,八月除尚书左丞。李清照曾上诗翁舅赵挺之营救其父。对此,张琰尝谓: ;(文叔女上诗赵挺之)救其父云:'何况人间父子情',识者哀之 ;③。晁公武亦云: ;(格非女)有才藻名,其舅正夫(挺之字)相徽宗朝。李氏尝献诗云:'炙手可热心可寒'。 ;④上文所云,凡被诬为元祐好党的人,均不得在京都任职。根据这条诏令,李格非先是出为京东提刑。后来惩处加码,象苏缄、苏辙及 ;苏门四学士 ;等,均被远谪或编管,李格非也被罢免了京东提刑之职。至于格非最后受到何种惩治、结局如何,史无明载。根据当时情况分析,大致有三种可能:一是,鉴于李格非在元佑年间职位较低,更没有象苏拭等人那样欲置章惇、吕惠卿等人于死地,因而得罪较轻,当不至于受到很严酷的追究;二是,当时的权势人物赵挺之,虽有借机报复苏拭弟兄及黄庭坚等多次压抑、中伤自己① 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一折,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年版。   ② 汪中《经旧苑吊马守真文》。   ③ 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词话丛编》本,中华书局1986 年版。   ①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②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③ 张琰《<洛阳名园记>序》。   ④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四下,续古逸丛书本。   的可能,但李格非毕竟是他赵挺之依从其爱子的意愿而选中的亲家,当不至于投井下石,相反,还可能暗中为之斡旋,或予以援手,使之得以从轻发落;三是,鉴于上述韩琦、韩忠彦对清照父、祖的荐拔,此时韩忠彦虽然受到曾布的掣时,但毕竟身居相位,对李格非的蒙冤,不会坐视不救。凡此种种,李格非当没有受到远谪或编管的处分,加之他本来就有志于史事,所以李格非很可能从此走上了潜心著述的学术道路。到了 ;召还流人,进用忠说之士 ;的 ;尚书右仆射韩忠彦 ;①被罢官后,元祐党人的处境便急剧恶化,象苏拭兄弟,以及已故的司马光等均被罪上加罪,但那时李格非的具体遭遇仍不得而知。   著述赋闲,对李格非来说不一定是坏事,但对李清照来说却是一场不小的灾难,这意味着她从此失去了家门的依托。在讲究门当户对的封建社会里,翁舅是高官,父亲为罪臣,她作为一个出嫁仅一年的新妇,处境该是多么难堪!何况其父即使由于上述原因,得到某种护有,但京城已没有了她的立足之地,她必须舍弃自己苦心经营美化了十多年的幽雅而舒适的 ;有竹堂 ;,离京而去。这打击对一个极为看重 ;人间父子情 ;、不谙世故的十九岁新妇来说,实在是大突然、太难以承受了!   ① 《续资治通鉴》卷八十七。 。
第 11/54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