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把名和利作为两个同一性质的概念加以论述,名和利的归结点为"合则亦曰利"。以往一些论者在关于左宗棠名利说中常常把"名"与"义"作为相同的概念来论述,认为"名"与"利"的关系即"义"与"利"的关系,这是不妥的。
从左宗棠的义利之辨来看,左宗棠指责的"名"与"利"是自私自利的利,是见私利而忘大义的利,这种利是不可取的。而对于可取的利,即在本书关于其经济思想一章中所论述的兴农业之利,振兴工商之利,挽回洋人夺去之利,等等,左宗棠则是大力提倡的。
①《南菁书院题额跋尾》,《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294、295页。
②《〈马征君遗集〉序》,《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251页。
③《陶文毅公节书冯定远〈杂录〉跋后》,《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278页。
④《〈马征君遗集〉序》,《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251页。
⑤《创设正谊堂书局告示》,《左宗棠全集》札件,第550页。
①匡亚明:《孔子评传》,第382-383页,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②阎韬:《孔子与儒家》,第76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③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上卷,第20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
④赵吉惠等主编:《中国儒学史》,第549页,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①《〈正谊堂全书〉卷首·与杨雪沧书》,见罗正钧:《左宗棠年谱》,第4、5页。
②由于朱熹的父亲曾读书于安徽歙县的紫阳山,朱熹居住于福建崇安时题名书房为"紫阳书室",朱熹因此被学界奉为紫阳先生,其学派为紫阳学派。
③[清]左孝同:《先考事略》,见罗正钧:《左宗棠年谱》,第8页。
④《〈正谊堂全书〉卷首·与杨雪沧书》,见罗正钧:《左宗棠年谱》第8页。
①《〈正谊堂全书〉卷首·与杨雪沧书》,见罗正钧:《左宗棠年谱》,第11页。
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③《上贺庶农先生》,《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页六。
④《与孝威》,《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35页。
⑤[清]夏炘:《景紫堂集·自订年谱》。
①[清]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朱维铮校注,《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第208页,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