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人文资讯 » 中国思想家评传—左宗棠评传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②《复张蒉斋署副宪》,《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卷二○,页三七。
  ①[清]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第2册,第1677页,中华书局1958年版。
  ②吴语亭编注:《越缦堂国事日记》,第6册,第3062页。
  ③[清]胡思敬:《国闻备乘》,卷二,页三。
  ④故宫博物院编:《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第18、22页,1932-1933年排印本。
  ①《假期届满目疾未痊仍恳开缺回籍折》,《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六二,页一至二。
  ①《目疾稍愈遵旨销假折》,《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六二,页四二。
  ②《筹布滇粤边防拟令黄少春募兵策应折》,《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六二,页四三至四四。
  ①《时务说贴》,《左宗棠全集》札件,第577-579页。

 
第三节"闽事吃紧,慷慨请行"
  光绪十年五月二十日(1884年6月13日),左宗棠经一个月的"水陆趱程,未敢休憩",抵达京师。五天后,清廷发布"上谕":著左宗棠"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该大学士卓著勋绩,年逾七旬,著加恩毋庸常川入直,遇有紧要事件,豫备传问。并著管理神机营事务"。①左宗棠再次担任军机大臣。
  左宗棠复入军机,可以说是对和战之局颇有影响的一项人事安排。原因是李鸿章签订《中法简明条约》后,引起了京师及地方的普遍反对,清廷迫于舆论压力,也只得作出几分主战姿态。四月二十八日,清廷派一向主战的前山西巡抚张之洞署理两广总督。接着,左宗棠又再入枢机。这些都表明清廷有转向主战的意图。所以李鸿章在清廷任命左宗棠为军机大臣的"上谕"发布后第二天,即致电淮军将领、广西巡抚潘鼎新说:"左相进京,正议主战,内意游移。"②
  也就在《中法简明条约》签订后仅40多天,法军于闰五月初一日(6月23日)又在谅山观音桥一带挑起战端,被清军击退。法国一手挑起了观音桥事件,反诬中国破坏《简明条约》,再派远东舰队司令孤拔率舰队驶往福建沿海,准备扩大战火。
  针对法国新的军事挑衅,左宗棠根据王德榜发自前线的,电文,于闰五月初七日向清廷上奏陈述了他对战局的看法。据王德榜电文称,"法人果又蠢动","分为两路,一犯观音桥长庆粤西各营,一犯王德榜谷松之营"。"各军请战",而"潘鼎新谕令毋得生衅"。因此,左宗棠请求清廷敕下滇、粤督抚"严饬防军,稳扎稳打,痛予剿办",这样才能对付法军的侵略活动。左宗棠还指出:"法人请和之不足信,而缓兵之伎俩毕露矣。且自天津和议条款一出,天下臣民莫不共愤而痛憾狡虏之欺侮朝廷也。兹又衅自彼开,法人虽狡,无可置辩。"因此,左宗棠一再强调必须以战取胜。他复请饬黄少春募军赴边,会同王德榜、刘永福等军痛击法国侵略者,"以张挞伐而振天威"。①左宗棠此折得到清廷赞许。
  六月十五日(8月5日),法国远东舰队的三艘军舰突然袭击台湾基隆。督办台湾防务大臣刘铭传指挥清军顽强抵抗,打退了侵略者的进犯,取得基隆保卫战的胜利。
  法国悍然进攻基隆,在中国东南沿海挑起战端。法军受挫于基隆后,法国政府决定扩大侵华战争,通过驻华代理公使谢满禄于六月二十九日向清政府提出赔款8000万法郎的新条件,并以最后通牒的形式限48小时答复,否则下旗离京,由孤拔立即采取军事行动。清政府拒绝了法国的无理要求。七月初一日,谢满禄果然下旗离开北京。初三日(8月23日),孤拔指挥法国舰队向停泊在福州马尾军港的福建海军发起突然袭击。福建海军的军舰还没有来得及起锚,就被法舰的一排重炮击沉两艘,重伤4艘。福建海军仓猝应战,十分被动,广大爱国官兵仍奋勇还击,但已无法挽回败局。经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海战,福建海军的11艘战舰均为法舰击沉击伤,官兵伤亡700余人,福建海军几乎全军覆没。第二天法军又向位于马江北岸的福州船政局开炮,击毁许多厂房和厂内正在制造的舰船。由于船政局作了积极布防,法军攻占船厂的计划未能得逞。
第 43/110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