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1864 年3 月,戈登率军进犯金坛。襄王刘官芳率部反击,击伤戈登及其副手克根木,"常胜军"伤亡100 人。3 月底,太平军复败"常胜军"于江阴华墅,敌人"四百名兵士,不是战死,就是被俘,三个指挥官,有的被打死,有的被生擒。"②太平军在江浙地区同外国侵略者展开的气壮山河的武装斗争是可歌可泣的。虽然在中外反动势力共同镇压,他们的战斗最终悲壮地失败了,但是,他们曾给予外国侵略者以严厉的惩罚,充分表现了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军民崇高的爱国精神。四、支持近代化但缺乏理性认知洪秀全对西方列强的侵略采取了坚决抵制和反抗的态度,而对资本主义文明则基本上是持赞同和接受的态度。当时,世界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历史潮流开始冲击中国,尽管洪秀全对这种潮流缺乏理性认知,但他毕竟旨准刊行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领导太平天国进行了中国近代化的最初尝试,在历史上写下了具有深远影响的篇章。
1859 年,受到西方影响的洪仁玕,由香港到达天京,总理朝政。他考察了当时世界大势,借鉴西方列强的经验和举措,提出了革新政治、变革文化、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施政纲领--《资政新篇》。这个施政纲领得到天王洪秀全的"旨准",颁行天下。洪秀全逐字审阅,遂条批注,写有眉批31 条,其中表示赞同的27 条,暂缓实行的2 条,表示反对的2 条。这表明洪秀全对《资政新篇》不但基本赞同,而且还准备付诸实施,标志着洪秀全思想的新发展。
《资政新篇》描绘了全方位近代化蓝图。经济上,引进欧美先进生产技术和科学新成果,鼓励发明创造,开发矿产,兴办火车、轮船、铁路、公路,兴办银行,发展近代工矿业、交通事业及金融事业等,建立和发展近代化的生产力。同时移植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消《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平均主义和公产制度,保护私有制,承认和鼓励私人投资,兴办近代企业与金融业。在人与人相互关系上,要求人人参加劳动,自食其力,废除封建人身依附和奴役,保障人身自由,准富者请人雇工,以资本主义剥削代替封建剥削。在分配关系上,个人生产的产品归人个所有。民间采矿,总领、国库各获十之二,采者获十之六。对这种经济近代化的构想,洪秀全非常赞赏。洪仁玕说:"天王对于引进欧洲进步事物,诸如铁路、蒸汽机等类东西,极为赞成。"①尽管由于当时各种条件的限制,洪秀全不可能把这些条文立即实施。但在太平天国后期实践中,他继续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保护和鼓励私人工商业,无疑有利于导向经济近代化。
-----------------------------------------------------------
① 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页2135。
② 吟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下),页565。
① 《太平天国文书汇编》,页165。
-----------------------------------------------------------
政治上,《资政新篇》
主张:其一,学习西方列强的法制,并对过去的"法"予以批判吸收,既要彰明大纲,又要因应形势变易,随时修订律令,以创立"稳惬人情"的完善的法制。培养法制人才。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法不阿贵;"教法兼行",教化人民知法守法,防患于未然;对已犯法者允许改过自新,给以出路。洪秀全对洪仁玕立法方面的主张,除"勿杀"一条表示反对外,其他均表示赞同。对于"勿杀",洪秀全解释说:"勿杀是诫人不好谋害妄杀",而"斩邪留正,杀妖杀有罪"则"不能免也"。即对于人民不应"妄杀",对敌人则不能心慈手软。其二,建立代表民意的监察制度,创设新闻馆,意见箱("暗柜"),设置新闻官,"专收十八省及万方新闻篇",以达到"上下情通,中无壅塞弄弊者。"这样,善恶奸忠"难逃人心之公议"。对此洪秀全表示,为防止"妖魔乘机反间,俟杀绝残妖后,行未迟也。"仍持赞同态度。其三,强化"权归于一"的中央集权领导体制,制定严明法律,从制度上消除朋党之弊,改变太平天国后期"国政不能划一"的割据状况。这虽然是针对当时现实政局积弊采取的对策,但也反应了统一和稳定政局是实施近代化建设的客观政治前提。但是,洪秀全与洪仁玕出发点不同,洪仁玕是要将西方政治制度的某些环节贯注于太平天国的君主制度之中,以加强中央集权,而洪秀全追求的则是强化集大权于一身的天王专制。洪秀全对这些政治主张的赞同和支持,毕竟有利于洪仁玕推行"新政",客观上支持了近代化。上述三点措施,除第二点外,基本得到实施,如他提拔青年才俊,重建领导核心;支持洪仁玕厘订法制,明正赏罚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使"事权不一"的现象有所缓和。
-----------------------------------------------------------
① 《北华捷报》,第524 号,1860 年8 月11 日。
-----------------------------------------------------------
文化教育方面,《资政新篇》
主张设立学馆,发行报纸,加强教育,培养人才,改革虚浮文风,提倡朴实明了的新文风等。这些也部分地得到实施。太平天国在前期没有学馆,领导人的子女在学馆学习文化,社会上普通人家子女也通过礼拜形式获得教育。还继续以出榜招贤、举行考试等形式广招人才。改革天历,便利生产,删除旧历书上祸福、休咎、吉凶、宜忌等迷信规条。洪秀全带头改革文风,提倡白话文。他的批示"皆以韵句,
或四言数句如箴颂,或五言数句如歌谣,或七言数句如古风。惟纯以俗语,不用故实。故实谓之妖语,恶禁之。"①他以诗歌形式撰写了大量通俗易懂的论著和教材。他还创制了几种标点符号,改变了古书不用标点的习俗,还简化了约百余个汉字,如粮、虫、窗、庄、条、胆、响等等。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创造和发展,在我国近代文化启蒙运动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在军事方面,洪秀全与太平军将帅进行了近代化的尝试。其一,引进西方近代化武器。太平军在1855 年就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向外国商人、军事人员购买洋枪洋炮,采购数量不断增多。仅上海一家洋行在1862 年4 月一个月内就供给太平军795 门炮和11000 磅弹药②。参加太平军的英人马惇在1863年10 月《志愿陈述书》中谈到,苏州城中可能有3 万支外国枪,太平军1/4的兵士佩带步枪和来福枪。忠王1 千名卫队完全佩带来福枪。③李秀成还委派英人吟唎采买兵舰④,其他诸王部队装备也有相当大的改进。其二,引进西方近代化军事人才和军事技术。在这方面,李秀成做得最好,聘用数以百计富有军事才干的洋兵洋将为他效力。他经常请"洋兄弟"讲授制造炮弹、信线、和炮位瞄准等技术,指导太平军操演新式阵法。①由于李秀成善用外国军事人才和技术,所以洪秀全特以幼主名义予以嘉奖,称赏"叔(指李秀成--引者)善感化洋人顺"②。其三,雇用洋人训练新式军队,成立近代化部队。 1860年底,容闳到天京向干王提出几点建议,如"组织一个合乎科学原则的军队","建立一所军事学校,以培养有才干的军官","为海军建立一所海军学校"。③为此,太平军努力学习西方军事技术,雇用洋人训练军队。吟唎首先在天京对太平军进行训练,教练炮术,操演一种中西参半的阵法,④取得了良好效果。1863 年10 月,吟唎又训练了1 千人,归忠王带领。白齐文也将100 多个外国人组成洋枪队。该洋枪队瓦解后,吟唎决定成立另外一个欧洲人队伍,通过他们组成"太平教练军"。忠王还指示吟唎组织一支包括两三艘汽轮的舰队,命名为"忠义辅助军"。为此,14 个外国人被送到苏州充任教官。"太平教练军"和"忠义辅助军"是一支近代化的新式部队,训练有方,装备精良,在战斗中发挥了功效。如1863 年11 月,他们于上海俘获了"洋枪队"的轮船"飞而复来"号为太平军服务。其四,引进西方近代化军事设备,开设洋军火厂,雇用外国技师仿造洋枪炮及弹药。太平军在苏州、太仓、昆山、湖州、嘉兴、漳州等地都有制造枪炮弹药的兵工厂。在苏州,还制造火轮船。李秀成寻能工巧匠仿制西洋枪炮,取得成功,其产品与西洋枪炮"一样无差"。在对外关系方面,洪秀全等主张,在坚持国家独立前提下,与西洋国家友好交往,虚心学习,推行新政,建设富强的中国,"与番人并雄"。天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代替清政府的闭关自守政策,使中国摆脱自我孤立的状态,迈向近代国际社会,与外国平等相处,"自由交换产品","准许其
-----------------------------------------------------------
② 《江浙豫皖太平天国史料选编》,页426。
③ 《太平天国史料译丛》,页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