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文学经典 » 名家作品 » 茅盾文学奖作品集第三届《金瓯缺》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这一次马扩说的是"不愿与闻",而不是"不敢与闻",说明他采取的是更加坚决的否定态度.而不是比较谦逊的保留的态度.这使得耶律大石非常不满意.非常失望.他原来希望此议能得到马扩个人的赞同.于是他竭力从马扩的表情中寻找他所以要采职这种否定态度的原因.
"俺猜中了,想是宣赞因贵朝一败以后,耻与我朝议和.可是宣赞岂不想到,如果贵军一战得胜,俺还能与宣赞安坐于此商议共同御金的大事吗?"耶律大石的思想太迅速了,他的第一个理由还没有被马扩接受,马上又说出第二层理由道,"再不然,想是宣赞因职责所限,未便就此与俺深谈,这个俺也不能勉强.只是金人狼虎之心,贪得无厌,贵朝日后终将吃它的亏."
耶律大石虽然不勉强马扩表态,但仍相信马扩在内心中是支持他这项建议的.他坦率地表示了这种看法道:"俺深信阁下有此卓识.王中秘把国书带去给童宣抚时,阁下要以两朝的利益为重,据理力争,促其成功,休辜负了俺的这番期待之意.现在不谈这个了."
接着他又回过头来谈论马扩的燕京之行,这是使他深感兴趣的谈话题材.
"宣赞在燕京的行止,俺都知道,"他带着洞察一切的精明的微笑说,"听说阁下在京与李处温那厮厮混得熟,还派人混入宫禁,勾结李奭,真是大胆荒诞之至.却不知道天下事不系于此等鼠辈之手,"说着他摇得腰问的佩剑铿锵作响,"而系于这个.宣赞岂非枉费心机!"
"足下佩着一柄宝剑,就以为天下事可以随心所欲,却不想天下佩宝剑的人多着呢!"马扩笑笑说,"别的姑且不说,即如王中秘携来的国书,是国妃再三与俺言定了,折钗为誓,又经国王钤上印玺,何等郑重!足下凭着一柄宝剑,把它换来换去,视同儿戏.国王、国妃,如有别议,难道足下也用宝剑来迫使他们就范吗?"
"苟有利于国家,又何所不可为?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俺身为大将,负着社稷重任,一心为国,却不拘泥这等小节.如今国势蜩螗,狐鼠横行,内外两副重担,都落在俺与四军身上.朝廷内见异思迁、卖主希荣的龊龌小人,大有人在.一等前线稳定,俺就当提兵入京,尽除此辈,以安宗社.此事俺已预作布置,他们如想南奔,真是自投罗网,如想北投金虏,俺也早有提防之着.阁下得便,寄语李门下,劝他休再生此妄想了."
"北投金人,倒是小事,"马扩又一次微笑道,"只怕他们就此把完颜阿骨打请进居庸关来,足下防不胜防,到了那时可大费手脚了."
"金虏真要进来,俺前拒虎,后拒狼,即使陷入两面作战,也无所畏惧."
"林牙说得好轻松,前后受敌,乃是兵家大忌.只如林牙刚才说的'前线稳定'四字,真要做到,也是谈何容易?据俺所闻,贵朝境内,义军四起,祸患之来,近在心膂,后方先自不稳定了,自顾不暇,怎谈得到'前线稳定'?"
"宣赞说前线稳定,谈何容易,只是猜测之词,"耶律大石点头道,"俺说容易做到,却有根据.宣赞只听到三日前道路上传闻的消息,却不知道这两天我军又续有进展."
一谈到前线,耶律大石好像一匹久经战阵的战马听到鼓角声时那样地兴奋起来.对于一个战略家来说,还有什么比得上他在一场胜利的战役后,当着一员敌方将领的面,谦逊而又痛快地分析这一战役成败利钝的因素更加感到兴趣的事情?这时耶律大石把马扩当作这样一个可喜的谈话对象,似乎马扩是被邀请来分享这种乐趣的一位贵宾.他讳细地谈到廿六那天,他怎样煞费苦心地把杨可世的精锐部队牵制在界河两岸,甚至杨可世的渡河作战,也在他预料中,把杨可世本人放过河,他才可能放手发动南岸的攻击.他承认杨可世的猛攻,几次动摇了他的阵脚,有好几次他几乎要改变原定计划把包抄两边的大部队撤下来解正面之围.如果这样,就中了杨可世之计,使大局改观了.他说杨可世最后一次猛攻时,他一度认为自己已被战败,准备一死殉国.当时他藏在阵后,与杨可世只有一箭之距,幸亏将士们力战,持之以坚,才能顶住杨可世的攻击,转危为安.说话时,他对西军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说宋、辽对峙一百多年来从未有过这样的激战,杨可世也当得起是当代的名将而无愧了.
然后他又得意地说到,继廿六日一战以后,廿七、廿八两天,他都曾发动试探性的进攻,今天凌晨,又进行一次强烈的进攻,压迫宋军后退数里至十数里的阵地不等.他讥笑环庆军当不得他亲自一击,就纷纷后撒.他是等到这个胜利的战役结束后,才从东线赶到这里来的,征尘仆仆的战袍还来不及更换.但他对这个局势还不能完全满意,他认为截止此刻,还不能说前线已经完全稳定了.这时他用着一个绕帅和他的行军参谋共同研究作战才略时那副全神贯注的神情,把手指醮着茶水,在桌面上画出目前两军阵地的大致轮廓,一面随时补上很快就干了的茶水.一面分析道:
"目前犬牙相错,都在平坦沮洳的地面上构筑临时阵地,双方都无险可凭.这个地势对进攻的一面有利."
这是无可辩驳的军事常识,如果情况真是这样,我军确属危殆万分,马扩不禁在心里暗暗着急.
"我军一再获利,攻势旺盛,"耶律大石完全没有顾到马扩心里想的什么,"相形之下,贵军就显得士气萎靡,抵御不力.只如今日之战,东线的杨惟中,西线的辛兴宗都是不战而溃,放弃了阵地.倘非王禀等力战,俺早已挥兵直趋雄州城下了.形势如此有利,俺决于三数日内,再发动一次猛攻,必得把贵军逼退到雄州、霸州一线,闭关自守,无出击之力.那时才谈得上前线稳定,对今后的军政局面,才能操纵自如."
耶律大石畅快地谈论着,不怕把自己计划中的一次攻击告诉马扩,只因他对自己要想争取的目标已有充分的把握.只有当他说到"操纵自如"时.才意识到马扩是敌方人员,于是带着一点歉意说:
"俺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话,宣赞要处在俺的地位上,一定也是如此做的,宣赞休得介意.宣赞回去后,不妨把这话传与种师道知道,叫他预作准备,严阵以待,与俺一决雌雄.休怪俺乘他之不备,又发动了一场袭击."
耶律大石说得十分坦率,并无夸耀自己、凌侮对方之意,但在他的坦率之中,仍然充满了自信,这使得马扩听了,非常刺耳.
"林牙一面力主双方议和交好,"他反驳道,"一面又一再主张发动袭击,岂非言行不一,自相矛盾?老实说,俺马某就信不过你的建议,又怎能使宣抚和经略相信你家议和的诚意?"
第 167/377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